宁波江北赴沪招商文化产业 历史底蕴与区位优势成核心竞争力

mysmile 4 0

宁波江北区手握两大文化名片:其一为素有"江南第一古县城"美誉的慈城,其二是孕育宁波商帮精神的启航地老外滩。

9月11日,江北区组团赴上海,在黄浦江畔举办文化产业专题对接会。此次活动旨在"精准对接优质文化企业,引进高能级产业项目;借助上海人才高地优势,吸纳创新资源,共同助推江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如何盘活两大文化IP及区位优势,将资源禀赋转化为产业竞争力,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了江北区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王之野。

王之野在会议现场发言。

"江北的核心竞争力,源于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强劲的现实发展动能。"王之野表示,作为宁波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北部门户区域,江北区不仅拥有江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县城慈城,还坐拥见证宁波商帮崛起的老外滩,构成文化资源的"富矿";同时依托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的区位优势、数字经济产业基础,以及文创港、姚江音乐公园等特色平台,具备将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的坚实基础。

这种历史底蕴与现实发展的双重赋能,正是江北区主动赴沪寻求合作、吸纳先进经验的底气所在。

古今交融

拥有7000年文明史、2500年建城史及1200年县城史的慈城,被作家冯骥才评价为:"慈城是我国现存无多的江南古县城之一",且"这一切全美好地保存在不到三公里见方小小的城区里"。

慈城古县城。

宁波老外滩作为"五口通商"时期最早的开埠区域之一,汇集了海关、教堂、银行等百年历史建筑,是国内现存为数不多的历史外滩建筑群。

"慈城古县城与老外滩,一古一今构成江北文化产业发展的双核引擎。"王之野介绍,老外滩重点发展城市秀场、科技赋能、夜间经济等业态,慈城则聚焦活态传承、非遗活化、国风体验等领域,打造互补型文旅IP矩阵。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和宁波商帮发源地,老外滩通过"形象、功能、品牌、管理"四大提升工程实现转型升级,已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步行街、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品牌。

慈城古县城深度挖掘慈孝、耕读、药商、建筑"四大文化",构建起"三街十景十馆十膳十宿十工坊十引流项目十老字号"的产业体系,涵盖民权路历史文化街区、县衙博物馆、冯骥才祖居博物馆、走马楼非遗餐厅、大乐之野精品民宿、泥金彩漆非遗工坊、一梦入大唐VR体验中心等多元业态。

"两地开发遵循统一路径:文化挖掘→创意转化→业态融合→沉浸体验→消费转化→品牌提升,在产业导入上实施差异化布局。"王之野表示,"文化资源开发具有无限可能,我们目前仅触及冰山一角。此次赴沪希望携手优秀文化企业,共同深化在地文化挖掘,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优势叠加

如前所述,江北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优势在于历史文脉与现实产业的深度融合。专访中,王之野详细阐述了江北的三大竞争优势。

"首先是区位优势。"王之野指出,"江北地处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宁波都市圈核心区,拥有高速路网、铁路枢纽和港口资源优势,交通便利性显著降低文化要素流通成本,利于文旅产业集群发展和市场辐射。"

"其次是历史人文优势。江北区作为宁波文化发祥地,拥有慈城古县城、大运河文化带等历史遗产,以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发展特色文旅和文创产业提供独特资源空间。"

"三是载体平台优势。江北经济基础扎实,制造业、商贸业、数字经济发达,为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广阔空间。目前已建成文创港、姚江音乐公园、宁大创新港等特色产业园区,为文化企业提供完善的发展配套。"

宁波文创港。

精准扶持

"本次上海对接重点聚焦两大领域:动漫游戏产业和演艺经济。"王之野透露,江北正重点培育动漫游戏、演艺经济等新兴业态,为文化产业注入新动能。

"动漫游戏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方向,市场潜力巨大。我区已出台专项扶持政策,"王之野介绍,对年度销售额达标并正式运营的动漫游戏项目,给予最高50万元分档补助;鼓励产业融合发展,对IP赋能成效显著的跨界合作项目,经认定可获最高30万元补助。

"在演艺经济领域,江北拥有宁波奥体中心、宁波大剧院等顶级演出场馆,随着演出市场持续升温及奥体中心二期建设推进,我们诚邀优质演出经纪机构合作,构建完整演艺经济生态链。"他补充道,"对年度票房达标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分档奖励。"

同时,江北区积极扶持微短剧创作,对年度平台分成收入达标或获得省级以上奖项的作品给予专项资金支持。

嘉宾在对接会现场深入交流。

从慈城的千年文脉到外滩的百年商道,从长三角区位优势到文创港产业平台,从精准扶持政策到互补文旅IP,江北区正以"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赋能"加速文化产业升级。

这场跨越甬沪两地的"文化之约",不仅是一次产业精准对接,更探索出长三角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