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半导体暗流涌动:日本巨头集体“失速”,中国厂商加速超车!

mysmile 5 0

功率半导体暗流涌动:日本巨头集体“失速”,中国厂商加速超车!

你注意到了吗?半导体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悄然发生一场巨变。

AI芯片因大模型狂潮需求暴涨,HBM凭借高带宽特性横扫存储领域,先进制程与封装技术频频突破、抢占头条——相比之下,曾经备受资本追捧的功率半导体赛道,似乎淡出了聚光灯之外。

但正是在这片“寂静”之下,一场事关全球产业链格局的洗牌正在加速。一度主导市场的日本厂商,扩产计划频频延期,技术优势不断被侵蚀;而中国力量却趁势而起,以惊人的速度在技术、产能和市场上全面反击。

从退潮的明星赛道,到格局的彻底重塑——功率半导体,正迎来它的关键时刻。

日本功率半导体:辉煌不再,疲态尽显

随着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产业高速发展,以及宽禁带半导体技术的推广,功率半导体本应迎来黄金时代。日本企业曾是这个领域毋庸置疑的王者——三菱电机、富士电机、东芝、瑞萨、罗姆等五家企业,一度占据全球超20%的市场份额。

笔者曾在《功率半导体,日本押下重注》一文中详细解读过日本厂商的宏大布局。然而现实却远比计划残酷。

尽管日本政府雄心勃勃——计划在2030年前将本土企业全球市占率从20%提升至40%,并推出多项补贴政策,但日本厂商的实际表现却远远落后于预期。

来到2024年,全球功率半导体TOP10榜单中,日本仅剩三家企业上榜,且市占率均未超过5%。

集体陷落:日本五巨头的困局与挣扎

曾经叱咤风云的日本功率半导体巨头,如今正集体陷入“失速”状态。

罗姆:12年来首次亏损,投资大幅收缩

财报显示,罗姆遭遇12年来首次全年净亏损,高达500亿日元。面对电动车市场需求放缓和中国企业的激烈竞争,罗姆不得不将原定2800亿日元的碳化硅投资计划压缩到1500亿日元。其社长坦言:“我们已经缺乏独有的特色产品。”

东芝:合作停滞,投资回报远低预期

东芝与罗姆的深度合作已陷入停滞,而其耗资千亿日元的功率半导体产能建设,也因电动汽车需求不及预期而难以收回成本。更值得关注的是,东芝近期与中国碳化硅衬底企业天岳先进签署合作备忘录——这一动向,耐人寻味。

瑞萨电子:巨额亏损,彻底退出碳化硅战场

瑞萨宣布上半年净亏损1753亿日元,创历史记录,并正式放弃碳化硅业务。受美国Wolfspeed破产牵连,20亿美元预付款可能打水漂,碳化硅团队也已解散。其群马工厂量产计划无限期推迟。

三菱电机:投产推迟,投资计划面临缩减

三菱电机已将新工厂的投产时间推迟,正在考虑缩减2026–2030年间约3000亿日元的投资计划。SiC产能扩张进度远不及预期。

富士电机:营收锐减,遭遇中国厂商价格战

富士电机2025年净利预计下降12%,半导体设备营益暴跌42%。其功率半导体业务正遭遇中国企业的激烈价格竞争,在新能源汽车用IGBT领域市场份额被快速蚕食。

日本困局背后:内忧外患,步步失守

日本功率半导体衰退的背后,是内部整合艰难与外部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

internally, 企业间缺乏信任与协作,对技术过度保护导致难以深度合作;市场上缺乏真正的整合领导者;各公司战略差异显著,难以形成合力。

externally, 中国企业的快速崛起彻底改变了竞争格局。中国厂商不仅在碳化硅衬底领域已占据主导地位,更凭借成本优势、规模效应和快速迭代能力,在全球市场不断扩张。

同时,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增长不及预期,特别是日本本土电动汽车普及缓慢,让日本企业的产能投资无法得到有效消化。

中国力量崛起:全面突破,重塑格局

就在日本企业节节败退之际,中国功率半导体产业正在全面崛起。

碳化硅衬底领域,天科合达和天岳先进已分别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第二、三位,并实现了8英寸量产和12英寸技术突破。两家企业已与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等国际大厂达成长期供应协议,甚至东芝也开始寻求与天岳先进合作。

在氮化镓赛道,英诺赛科成为全球首家实现8英寸硅基GaN量产的企业,占据全球市场33.7%的份额,为NVIDIA提供全链路电源解决方案,市值更在上市不到一年内突破740亿港元,成为行业市值第一。

终端应用方面,士兰微、基本半导体、三安光电等中国厂商已实现关键突破,正在快速替代进口产品。2023年,国产IGBT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已从2019年的20%跃升至60%以上。

突围之路:日本能否重拾竞争力?

面对中国企业的强势崛起,日本功率半导体产业亟需破解困局。

历史教训犹在眼前:20世纪90年代,日本芯片产业因未能及时适应行业转型而走向没落。如今,功率半导体产业再次站在十字路口。

专家指出,日本政府需要加大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推动企业间的深度整合与合作。企业层面则需摒弃“各自为战”的思维,在研发、销售和供应链上形成合力,同时开拓工业自动化、能源等新兴领域,减少对电动汽车市场的过度依赖。

唯有凝聚产业合力、调整战略布局,日本功率半导体才有可能在全球竞争中重新夺回一席之地。

这场中日功率半导体之争,你认为最终将走向何方?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信用业务成券商业绩重要增长极!两融规模不断扩大,38家利息净收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