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中期业绩大:600亿浮盈暗藏玄机?马明哲团队紧急回应三大焦点!

mysmile 15 0

中国平安中期业绩大:600亿浮盈暗藏玄机?马明哲团队紧急回应三大焦点!

界面新闻记者 | 玥涵

注意了!就在8月27日,上海,中国平安(601318.SH/02318.HK)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重磅召开,董事长马明哲亲自带队,直面市场热点!针对净利润波动、金融投资布局及寿险改革等焦点问题,管理层给出了重磅回应。

财报显示,上半年集团营运利润777.32亿元,同比增长3.7%;但净利润680.47亿元,同比下降8.8%。亮点是中期股息每股0.95元,提升2.2%,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600亿元未兑现浮盈如何影响利润表现

面对净利润与营运利润的分化,中国平安副总经理兼首席财务官付欣火线解读三大关键因素:

一季度平安好医生并表导致-34亿元一次性并购损益,直接拖累净利润增速4.6个百分点。

港股可转债估值波动引发"会计技术性调整",短期压制账面利润,但转股后将自然消除。

最关键的是,上半年约600亿元权益投资浮盈计入OCI项目,暂未体现于利润表。付欣强调,保险资金跨周期配置,投资者应聚焦营运利润指标。

同业举牌背后的"三可"投资逻辑

2025年中国平安金融同业投资动作频频,引发市场震动。港交所数据显示,8月11-12日,公司以5584万港元增持中国太保H股至5.04%,以2.13亿港元增持中国人寿H股至5%举牌线,这是六年来险资同业举牌首例。

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阐述投资原则时称,集团坚持"经营可靠、增长可期、分红可持续"的"三可"标准,并严格遵循"五维匹配"策略。负债端正从传统保障型产品向分红险转型,有效降低综合成本。

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补充,举牌是长期投资自然结果,非短期行为。他分析当前资本市场政策"效果显著、靶向精准、可持续性强",为耐心资本创造良机。

谢永林强调,基于合理估值,平安将加大权益配置,重点布局新质生产力和高分红核心资产。

寿险业务高速增长的三大核心驱动力

半年报显示,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9.8%,新业务价值率提升9.0个百分点。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增长17.0%,人均产能提升21.6%,银保渠道爆发式增长168.6%,多项指标创近年新高。

郭晓涛将增长归因于三大动力:其一,低利率环境下寿险财富配置压舱石地位凸显,平安"财富保值+家庭保障+医养服务"体系形成差异化优势;其二,改革红利释放,多渠道策略见效,银保及新兴渠道贡献33.9%新业务价值;其三,AI技术深度赋能,提升销售转化效率。

郭晓涛表示,多年前马明哲就提出数字化颠覆商业模式,平安AI战略聚焦"五智":智能化营销、服务、运营、管理、经营,核心是AI IN ALL。

"我们将用AI重塑金融价值链,嵌入医疗养老生态。"郭晓涛说。

工信部:加速释放天通北斗高轨卫星应用价值,推进手机直连卫星技术普及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