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24上海科技奖惊现历史性突破,90后科学家首次登顶!
亲爱的读者,您知道吗?近日,202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重磅揭晓,共授予206项(人)杰出荣誉,引爆科技圈热议!
本年度,吕西林、马大为两位院士荣膺上海市科技功臣奖最高荣誉。钱小石、肖俊杰等10位青年学者斩获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彰显上海科技人才梯队的爆发式成长。
奖项分布亮点纷呈:自然科学奖56项,技术发明奖30项,科技进步奖97项,科学技术普及奖8项。奥托·海因里希·赫尔佐格等3位外籍专家获国际科技合作奖。
这些获奖项目有何突破?科研团队呈现哪些新趋势?快来跟随数据,深度解读2024上海科技奖的创新风暴!
自然科学奖占比飙升至29%,创历史新高,凸显上海基础研究的全球竞争力!
获奖项目聚焦科技前沿,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18项一等奖中,22篇论文发表于《Cell》《Nature》《Science》正刊及子刊,占论文总量25%。所有一等奖均具应用价值,如复旦大学鲁伯埙团队成果实现3.7亿元技术转让。
科技功臣吕西林院士的理论应用于50余栋标志性建筑;马大为院士的成果在制药业大规模工业化,效益显著。
先导产业引领创新,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占比49.2%,成为核心引擎。新材料、航空航天领域同样亮眼。
成果转化导向明确,54%高等级项目名称直接体现“应用”属性。技术发明奖突破“卡脖子”技术,平均每项拥有43项授权发明专利。科技进步奖服务民生,59%项目覆盖交通、医疗等民生领域。
中青年人才挑大梁!45岁以下科研人员占比65%,82位第一完成人年龄在45岁以下。首批90后第一完成人诞生——复旦大学胡凤鸣和同济大学周涛,标志新生代崛起。
人才学历高水准,88%完成人硕士以上学历,58%博士学位。第一完成人中97%硕士以上,88%博士。
企业创新主体强化,336家企业参与获奖项目,其中国企55%、民企28%。高校和科研院所引领突破,占比44%。
跨区域协同创新活跃,70%以上项目多单位合作,外省市单位达207家。长三角区域占40.6%,与北京、广东等地协作紧密,构建开放生态。
记者: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