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沪市2025半年报暗藏哪些惊人增长?新引擎已启动!
亲爱的读者,您知道吗?截至2025年8月30日,沪市上市公司已火速完成2025年半年报披露。最新数据揭示,随着增量政策效应加力释放,消费筑基、科技引领的增长动能正日益清晰。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在起承转合间,悄然呈现更加均衡和可持续的新格局!
一、业绩增长向新向实
2025年上半年,沪市公司整体实现营业收入24.68万亿元,同比微降1.3%;净利润2.39万亿元,同比增长1.1%;扣非后净利润2.29万亿元,增长0.7%。季度趋势向上,第二季度营收、净利润环比分别攀升6.1%和0.1%。
中期分红创下历史新高。408家沪市公司宣布中期分红,现金分红总额达55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5%。14家公司分红超百亿元。实体企业研发投入合计4326亿元,增长1%;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841亿元,飙升6%,研发占比中位数13%,持续领跑A股。实体企业经营性现金净流入1.11万亿元,暴涨32%,净利润现金含量达103%,提升26.2个百分点。
从贡献度看,制造业基本盘稳固。制造业营收、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9%和7.1%,占剔除非银金融后整体比重达78%和50%。新兴产业势头强劲,电子、通信、医药生物、轨交设备等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7.5%和6.5%。近五年新兴产业营收占制造业及相关服务业比重从39%跃至49%,利润占比从33%增至50%。
二、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渐成新引擎
以科创板为依托,沪市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正成为业绩增长的“新引擎”。集成电路公司增至138家,覆盖设计、制造、封测全产业链,上半年营收2466.75亿元,净利润189.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和57%。生物医药企业营收2511.09亿元,净利润318.62亿元,增长1%和14%。科创板已成为全球主要生物医药企业上市地,媲美美国和香港。
集成电路行业实现“全链条增长”。在国产替代与市场回暖双驱动下,中芯国际、华虹公司等头部晶圆制造企业满产运行,中微公司等半导体设备企业订单充足,瑞芯微、泰凌微等9家芯片设计企业盈利翻倍,构筑行业“压舱石”。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渗透,成为产业升级关键变量,开拓广阔增量空间。一批AI算力企业凭借独特优势,经营质量快速提升。寒武纪从多年亏损到连续三季度盈利;海光信息高端处理器涉足新兴AI大模型产业,带动净利润首破10亿元;澜起科技引领DDR5内存技术迭代,稳居全球最大内存互连芯片供应商,成为AI服务器“隐形冠军”。长电科技、生益电子、云天励飞、仕佳光子等在先进封装、AI材料、场景应用、光通信等细分环节抢占先机,共筑多元增长格局。
生物医药行业步入商业化收获与可持续增长新阶段。创新药企业频创里程碑,上半年推进17款1类新药国内获批上市,完成20单出海BD交易,潜在交易总金额超264亿美元。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收入破百亿元,成为首个跻身全球药品销售额TOP50的国产创新药,带动公司迎来首次扣非盈利转折点;迪哲医药的新型肺癌靶向药舒沃哲获美国FDA加速批准,成为我国首个独立研发在美获批的全球首创新药;恒瑞医药业绩创历史新高,营收157.6亿元、净利润44.5亿元,6款1类新药获批,创新药收入贡献达六成;药明康德凭借一体化CRDMO模式,净利润翻倍至85.6亿元。
三、消费扩容提质
消费潜能持续释放,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等行业营收、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2%和2%,成为稳增长重要支撑。
“以旧换新”政策显效。汽车行业营收增长6%,广汽集团、上汽集团、长城汽车等新能源汽车销量增近30%,赛力斯净利润增81%,新能源汽车销量超17万辆。家电行业净利润增10%,海尔智家线上线下份额双第一,节能智能家电销量占比提升,净利润增16%。海信视像引领大屏化趋势,全渠道百吋及以上市场零售量与零售额占有率分别达41.65%和48.66%,蝉联全国第一。
基础消费稳健增长,新型消费崛起。东鹏饮料电解质饮料收入增214%,茶饮料、咖啡等新品类快速成长,营收、净利润增36%和37%;海天味业覆盖厨房多场景需求,净利润增13%;安琪酵母发酵主业稳定,战略新品酵母蛋白推广顺利,净利润增16%。悦己消费、精神消费与IP消费出圈。影石创新全景相机X5、Ace Pro 2等新品热销,营收增51%;上海电影通过优质内容放映和创新营销,发展电影生态经济,院线票房22.12亿元,增26%,份额提至7.57%;百联股份联合BilibiliWorld办主题活动,客流大涨,销售增31%,35%品牌业绩创新高。
假日游与文旅游融合互促。旅游景区公司发力“新场景、新玩法、新体验”,净利润增58%。祥源文旅“文化IP+旅游+科技”驱动夜间经济,净利润增54%;天目湖音乐会融合自然元素,五一假期游客增5.31%,净利润增4%;黄山旅游接待游客226.41万人,增5.82%,收入增13%。“中国游、中国购”吸引力增强。上海机场、白云机场净利润分别增28%和71%,国际航线起降量16.01万架次,旅客吞吐量2429.27万人次,分别增17.60%和25.11%;豫园股份提供东方美学游购体验,五一假期入园客流超100万,销售额过亿元,增100%。
四、传统产业求新求变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沪市钢铁、机械设备等行业以技术创新突破“内卷”,向高附加值领域跃升,净利润增235%和21%。宝钢股份汽车板、硅钢等高端产品占比超60%,取向硅钢市场份额全球第一;南钢股份先进钢铁材料毛利占比达46.67%,提3.2个百分点,成增长核心引擎;恒立液压在高端液压元件领域筑技术壁垒,交付超长行程铸造机内导液压缸;纽威股份在核能、海洋工程等高端领域实现里程碑,核级阀门交付量创新高,业绩增30%。
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深入推进。中创智领打造全球煤机行业首座灯塔工厂,23条自动化线、150台机器人协同,生产效率提200%,制品周转天数降72.4%;三一重工构建“智能大脑”数字化平台,柔性配置人、机、料;杭叉集团自主研发无人驾驶叉车技术,助力国产跨越式发展;亨通光电建全光网络+AI智能工厂,入选工信部卓越级名单;九州通加大智能仓、AI调度投入,数字物流与供应链解决方案营收增25%。
“扩绿增效”进程加快。火电行业面临低碳转型挑战,华电国际通过超超临界机组改造、综合能源服务、CCUS等手段升级;华能国际新增清洁能源装机7987.31兆瓦,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提至39.12%;宇通客车完成纯电动客车“三电”系统升级,能耗更低、运营更优,业绩增16%;福耀玻璃集成太阳能电池组件,单块天窗年发电290度,助汽车减碳;君正集团绿色可降解塑料循环产业链项目投运,业绩增27%。
五、外贸出口韧劲十足
上半年,830余家沪市制造业公司实现海外收入1.1万亿元,增5%。民营企业海外收入破7400亿元,增6%,贡献近七成,成创新出海主力军。
多元化海外市场拓空间。新兴市场持续拓围,小商品城发力中东、南美、非洲,新增出海项目13个;厦门象屿中印尼精品航线市占率稳居第一。“一带一路”合作高质量推进,宁波舟山港超300条航线打造最佳结合点;中国中车雅万高铁发送旅客破990万人次,成金字招牌;铁建重工在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和韩国等中标,合同金额破18亿元。品牌出海加速全球化,科沃斯海外业务增67%;金龙汽车销售网络遍170多国,在以色列、沙特等市场表现亮眼,出口客车数量增52.4%;中策橡胶产品远销全球,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赶超国际头部品牌。
技术创新迭代撬动国际订单。华友钴业三元正极材料出口占中国总出口57%,用于e-VTOL、人形机器人的超高镍9系产品出货占比提至六成以上;移远通信以5G、智能座舱模组为基石,为全球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境外营收增49%;爱旭股份优化N型ABC技术,ABC组件出货8.57GW,增超400%,在瑞士、捷克等市场市占率领先。创新型产品国际认可度提升。赛诺医疗的HT Supreme药物洗脱支架获美国FDA附条件批准,系我国三类高端植入医疗器械首个在美获批国产原研产品;微电生理的IceMagic®冷冻消融系统获欧盟认证,迈入国际市场。
六、ETF产品扩容增类
增量资金借道ETF加速入市。截至8月底,沪市ETF规模超3.7万亿元,境内占比超七成,5只产品规模超千亿元。股票ETF规模约2.6万亿元,债券ETF约4500亿元。今年以来,资金净流入超3500亿元,沪深300、中证A500、上证180ETF等成机构长期配置工具。同时,沪市ETF加速提质扩容。上半年新上市ETF96只,募集788亿元,超2024年全年。50只宽基ETF上市,含16只科创综指ETF,规模近200亿元;8只上证180ETF上市,规模超220亿元;首批中证A500增强ETF、科创综指增强ETF等,丰富投资者选择。
科创板指数产品引导长钱向“新”集聚。指数产品量质齐升,为投资“硬科技”提供标的,科创板成A股指数化投资比例最高板块。今年以来推出科创综指、科创民企等7条指数,总数达32条。截至8月底,科创板上市ETF93只,总规模2876亿元,科创50指数产品规模近2000亿元,增超8%。科创板ETF成吸引资金向新质生产力积聚、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的重要工具,配置规模超400亿元。
七、案例推动政策落地
“并购六条”发布后,并购重组活跃度显著提升。2025年上半年沪市新增资产重组378家次,增23%,其中重大资产重组55家次,增224%,交易金额超1600亿元,远超去年同期。创新示范案例落地,国泰君安吸并海通证券完成,中国船舶吸并中国重工通过注册,恒力重工注入松发股份交割。千亿级交易涌现,中国神华收购控股股东煤炭电力资产,夯实主业;沪杭甬发行吸并镇洋发展,优质高速公路资产回A。跨境并购成果丰硕,瀚蓝环境私有化粤丰环保交割,至正股份跨境换股收购AAMI过会,新奥股份拟发行H股私有化新奥能源推进。产业并购和股东注资发力,内蒙华电收购风电资产,拓展绿电;中盐化工收购天然碱矿,巩固资源。
“科创板八条”“1+6”改革措施落地,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能级提升。“科创板八条”推动产业整合成主线,新增产业并购超130单,交易金额超400亿元。44单涉及重大资产重组或发行证券,交易数超发布前各年之和2倍。头部公司产业链整合提速,芯联集成收购芯联越州注册生效并过户,成首单收购未盈利资产交易;华虹公司筹划收购华力微控制权,扩充12英寸产能,显行业信心。科创板“1+6”政策赋能科技型企业,新增受理15家IPO申请,其中4家未盈利;1家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获受理,2家注册生效。32家科创成长层企业展现动能,上半年营收增37.79%,净利润大幅减亏71.23亿元。
记者:玥涵 编辑: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