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爆炸性增长500%!武创院如何用“科创之树”破解死亡谷?
想象一下,走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中国光谷”)的核心,武创院展厅内高产高蛋白玉米、智能巡检机器人、微创医疗系统等创新成果熠熠生辉,中央的“科创之树”枝繁叶茂,生动诠释着创新种子的茁壮成长。
这棵象征“创新培育”的艺术装置,不仅是武创院的精神标识,更是光谷整合全球资源、加速成果转化的核心平台缩影。
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展厅。玥涵摄
作为中国首台飞行汽车核心研发者、福布斯精英奖得主,32岁的邰鑫来现担任武创院智能交通所执行所长和科技公司总经理,他的创业传奇正在光谷续写新篇。
“武创院的‘全周期培育’直击初创痛点,”邰鑫来分享道,初期“拨转股”资金助力突破研发瓶颈,产业化后资源对接匹配三家客户。目前,人形机器人和无人机项目订单暴增400%-500%,团队从2023年初的10人猛增至35人。
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展厅。玥涵摄
面对硬科技“研发长、风险高、转化难”的行业痛点,武创院自2021年成立以来,专注构建“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创新孵化体系。聚焦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等战略产业,链接高校、企业、创投资源,创新设计“拨转股+风投+产业资本”三阶培育机制,实现科研与市场的精准对接。
华中科大汪道文团队研发的全球首个体心肌炎快速检测技术,已完成临床验证,预计2025年上市。这项颠覆性成果曾因资金短缺搁置两年,始终困于“死亡谷”。
“拨转股机制消除了后顾之忧,”武创院副院长王慧中解释,前期经费支持验证,成熟后转股权,保障自主与可持续。目前已有37个早期项目借此迈出“死亡谷”。
秉持“因聚而变,惟创则新”理念,截至2025年8月,武创院已布局92个创新单元,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对接的完整生态链,正驱动光谷成为全球科创高地核心引擎。
特朗普解雇美联储理事引发司法对抗,美最高法院将重审总统权限边界。
记者: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