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但使龙城飞将在全诗 不教胡马度阴山”讲的是卫青

身在闹市。心向青山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单以王昌龄这首诗而言。“龙城飞将”指的无疑是李广。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王维也说: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文人们将卫青的赫赫战功归因于运气好。而李广却成了郁郁不得志的代表。

卫青的首战匈奴便是龙城大捷。而李广从未到过龙城。“龙城飞将”按理只能是卫青。可是按古代文人的秉性。这里歌颂的就是李广——这个箭术高超的飞将军。

其他观点:

唐代诗人王昌龄诗歌名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一是被认为是李广。但是现在却有人认为说的是卫青。究竟是李广还是卫青呢?

第一。“龙城飞将”绝对不是指卫青

持卫青说的人认为。李广是没有到过龙城。而卫青则有过龙城之战。

我简单说一下卫青的龙城之战。

公元前129年(元光六年)。汉武帝发动第一次大规模的对匈反击战。卫青、李广、公孙敖、公孙贺各率一万骑兵。深入匈奴腹地。意图寻歼匈奴主力。在这次反击战中。三路无功。只有卫青小有斩获。奇袭龙城。歼敌七百余人。龙城是匈奴人的祭祀之地。每年五月。这里都举行盛大的集会。祭祀祖先、天地、鬼神。

然而。因为卫青有过龙城之战。而认为“龙城飞将”是卫青则大谬不然。为什么呢?首先。卫青从来没有过“飞将”的称呼或绰号;其次。龙城之战。在卫青所指挥的战役中。是最不起眼的一次。不具有代表性。后来卫青发动的河南之战、漠南之战、漠北之战。战役规模及战果均远远超过龙城之战。用一个毫无代表性、且战绩甚微的龙城之战。来称呼卫青为“龙城飞将”显然是荒谬的。

第二。李广才有“飞将军”的绰号

《史记》载: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 。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为什么李广会被称为“飞将军”呢?主要是因为他作战勇猛凶悍。剽掠如飞。在担任边关守将时。李广有许多故事广为流传。

比如有一次李广率一百名骑兵。遭遇数千匈奴兵。他沉着冷静。下令下马故意休闲状。匈奴人以为汉军有埋伏。不敢轻举妄动。李广趁敌不备。策马闪电出击。射毙一匈奴头目。匈奴人慑于李广之勇。终究不敢进攻。最后引兵而去。

再比如李广射石的故事。这是老幼皆知了。石头都能射穿。何况区区肉身呢?因此。李广的名声。有一部分原因是匈奴人吹出来的。因为匈奴是一个极度崇尚勇士的民族。而李广之勇。盖世无双。因而才获得“飞将军”的绰号。在战场上。他骑着马就像一阵风飞过。他发的射一飞出就百发百中。“飞将军”的名号。当之无愧。

第三。“龙城”是从卢龙城演化而来

我前面引用《史记》。李广是在镇守右北平时。被匈奴称为“飞将军”。李广镇守右北平共计五年。在这五年时间里。匈奴人不敢前来骚扰。边关烽燧不惊。那么右北平是在哪呢?

西汉时的右北平。辖地大致是唐代的营州。治地为卢龙。数千年来。卢龙一直是个重要的军事重地。最初称为卢龙塞。《三国魏志武帝纪》记:建安十一年。曹操征乌桓。出卢龙塞。《方舆纪要》记:“自卢龙塞至军都关。皆置兵守险。高齐天保四年。自将伐契丹。至平安。从西赵趣长堑。隋开皇三年。幽州总管阴寿出卢龙塞。击高保宁于营州。宋宣和五年。辽萧干出卢龙塞。攻破景州。”

唐代天宝年间设有十大节度使。在北平及东部有范阳节度使与平卢节度使。后来范阳节度使领龙卢军。称为卢龙节度使。从这里可以看出卢龙战略上的重要性。

因此。王昌龄诗中的“龙城”。并非匈奴的龙城。而是源于卢龙。因此。在宋代王安石编的《百家诗选》中。王昌龄的这句诗是:“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第四。唐代“龙城”一词。有时泛指边关

王昌龄诗中的“龙城”一词。本是源自“卢龙”。但也不是全特指卢龙。有时泛指边关。在唐代诗歌里。“龙城”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不能将其认为是特定的某个城。不过。多数情况下。指的是东北部的边关。大致是唐代“卢龙节度使”的辖区。包括北平一带及辽西。汉代李广守卫的右北平也是属于这一范围。

唐代王绩的诗《在边》:“雁城霜雪苦。龙城冠盖稀。”长孙无忌的“鸣銮出雁塞。叠鼓入龙城。”可以看到。雁门关与龙城对应。都是重要边塞。所以把王昌龄诗中的“龙城”理解为卫青所攻打的匈奴人的祭祀地。这是经不过推敲的。

第五。把龙城与李广联系在一起。不止王昌龄的诗

为什么说“龙城飞将”不是卫青而是李广呢?因为把龙城与李广联系在一起的。绝不只有王昌龄这首诗。我们可以从别的诗找到例证。

比较早的一首是南北朝时吴均的《战城南》:“忽值胡关静,匈奴遂两分。天山已半出,龙城无片云。汉世平如此,何用李将军。”

唐代温庭筠《伤将军》:“昔年戎虏犯榆关。一败龙城匹马还。侯印不闻封李广。别人丘垄似天山。”

唐代幽州。或卢龙是一个外患比较深重的地区。契丹、奚等胡患甚重。因而王昌龄的龙城飞将。就是希望能有李广这样的名将。守卫这块汉代为右北平的地区。也守卫整个大唐的疆域。李广虽然在开疆拓土上功绩不如卫青。但是在悍卫疆土仍是功劳巨大。从王昌龄的诗中“不教胡马度阴山”看。侧重点在于守。而不在于攻。这更证明“龙城飞将”是指让匈奴人“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的李广李将军。

其他观点:

龙城飞将到底讲的谁。这个问题是有争议的。而且也根本没有办法考证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因为不论你说是谁。都有能够让人信服的理由。我们也没办法把王昌龄叫出来让他告诉正确答案。

所以。在这里我只分别举例。不能给出答案。老规矩。先看下全诗。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广

认为“龙城飞将”是指李广。理由很简单。司马公在《史记》中为李广冠以“飞将军”的称号: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史记·李将军列传》

后来在流传过程中。飞将军就逐渐简化成飞将。这里就不细表了。

再加上李广难封的悲催境遇。和后世文人怀才不遇产生了共鸣。以至于古诗词中。凡是要抒发怀才不遇等心情的时候。大家都会用上李广的典故。特别是在唐朝。几乎所有诗中。飞将、飞将军。都是专指李广的。

如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六》的末句:“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这就等于是指名道姓说李广了。白居易后来也在《白氏六帖》中对此作注。说“李广骁勇。匈奴号曰飞将”。

捎带一提。飞将通常指李广。但并非只有李广是飞将。三国吕布、隋末单雄信、唐末李克用等人。都被称作过飞将。

卫青

认为是指卫青的。原因就更简单了。因为龙城之战。

这一战由汉武帝亲自部署作战计划。兵分四路出击匈奴。其中就包括了卫青和李广两位。但李广兵败被俘。最后逃回。而卫青就比较牛了。直捣龙城。斩敌700余人。

你可能会说。战场上动不动就是几万十几万大军。这才斩首700余人而已。但你要知道。这一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否则汉武帝也不会亲自部署。而且四路大军中。其他三路都是经历过很多战争的大将了。卫青确实第一次率军出征。

龙城之战。可以看做是卫青的成名之战。当然。也多亏了同行的衬托。

因此。以龙城代指卫青。似乎说得过去。

龙城

龙城在哪里?

历史上(唐朝以前)。叫龙城的地方海了去了。如南北朝诗人刘孝绰《奉和湘东王应令诗》一诗中。写道:

“寄语龙城下。讵知书信难。”

这是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作者的家乡是彭城(徐州)。所以龙城应当是代指家乡彭城。

再如唐朝柳宗元作《柳州寄京中亲故》一诗。同样是写家乡亲人的诗。题目中就点明了柳州。但诗中也有龙城:

“劳君远问龙城地。正北三千到锦州。”

但更多时候。龙城是指胡人的都城。如唐朝沈佺期《杂诗三首》中写道: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这里就明显是指胡人都城了。

如果你查阅百科。会发现龙城还有更多所指。如匈奴祭天之处、也可以代指帝都、甚至可以直接代指匈奴。

而宋朝王安石所编撰的《王荆公唐百家诗选》中。把“龙城”作“卢城”。清朝阎若璩考证李广当年镇守的右北平。就是卢龙。因此卢城+飞将。理所应当指李广。

这咋说呢。反正除了这两个版本。我没见过其他作“卢城”的说法。也没办法考证。只能说如果真是卢城。那就可以拍板认定是李广了。

龙城飞将

还有一种观点。说龙城、飞将是共用了卫青、李广的典。这种说法看似有理。但不值一提。

地名+人物连用是没有问题的。你可以说常山赵子龙、美国特朗普。但这都是指一个人。拆开来指两个人。没有这种用法。这就好比把诸葛亮和梅西放在一起。正确说法是琅琊诸葛亮。阿根廷梅西。但你要说琅琊梅西。就显得很傻了。

所以。龙城飞将只能是一个人。不能是卫青+李广。

小结

龙城飞将到底指谁。没有定论。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bek58 » 但使龙城飞将在全诗 不教胡马度阴山”讲的是卫青
分享到: 更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