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59天,覆盖北京、乐山双城,三大展演板块,25部剧目轮番上演……第十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日前落下帷幕。

十周年邀请展横版幕布版海报
作为经文化和旅游部批准举办的全国性戏剧演出活动,本届邀请展以“原创戏剧,时代共鸣”为主题,秉持“重视原创、紧跟时代、艺术精湛、服务人民”的宗旨,首次走出北京,拓展至四川乐山,并首设“高校展演月”,实现了展演模式、合作机制与影响范围的多重突破。
自2015年创办以来,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已走过十年。据官方统计,十年来,该展共吸引128个参演院团,推出263部剧目,举办线下演出1019场、线上展播899场,观演人次突破400万。它不仅成为中国原创话剧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平台,更逐步成长为行业标杆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戏剧品牌。
北京主单元,经典与新锐交织
北京主单元作为邀请展的核心板块,持续两个多月,在国家话剧院剧场、北京人艺小剧场等多个演出场所上演了20余部优秀剧目。4月25日晚,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的话剧《大宅门》作为开幕大戏上演,吴樾、刘佩琦等演员以精湛演技再现白氏家族百年沉浮,为本届邀请展拉开帷幕。

北京主单元海报
话剧九人出品的《春逝》以民国时期物理学家为原型,探讨女性科学家的困境与追求,赢得年轻观众热烈反响;上海戏剧学院与宁德市畲族歌舞团联合创作的《树魂》通过少数民族视角展现生态保护主题,彰显地域文化特色;青岛市话剧院的《烟火人间》聚焦都市普通人生活,以细腻笔触描绘当代社会百态。

《树魂》海报
在艺术创新方面,北京风雷京剧团的《网子》将京剧元素与现代话剧形式巧妙融合,开创“京话剧”新范式;新青年剧团的《世界旦夕之间》运用多媒体技术和沉浸式观演关系,突破传统舞台局限。这些作品在艺术形式上的大胆探索,为话剧创作提供了新思路。

《浪潮》海报
专业院团的力作同样引人注目。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浪潮》通过革命历史题材展现青春热血;陕西人民艺术剧院的《白鹿原》以厚重史诗气质展现关中大地百年变迁;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杜甫》则以诗化舞台语言呈现诗人颠沛流离的一生,彰显剧院一贯的艺术追求。

《我爱桃花》海报
小剧场演出单元同样精彩纷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经典小剧场话剧《我爱桃花》再度回归,展现其持久艺术魅力。《爱情失格》《万火关》等新创小剧场作品聚焦当代情感议题;纪实剧场《裁·缝》(老顾篇)通过真实故事展现百姓生活;《围雾迷城》则以悬疑手法探讨社会问题。内蒙古艺术剧院话剧团的《Hi,我找吕布》和河南省话剧艺术中心的《孤村》等地方院团作品,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创作面貌和地域特色。

十周年海报回顾展
展演期间,“十周年海报回顾展”在国家话剧院剧场和西城区文化馆分阶段展出,集中展示从首届到第十届参演的所有剧目海报,精彩再现了历年来的艺术成就与精彩瞬间,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乐山展演月,央地携手破壁
本届邀请展首次走出北京,设立乐山展演月,于5月至6月在乐山市举办,开创了“双城互动、央地合作”的新模式。

乐山展演月海报
5月10日,乐山展演月在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礼堂盛大开幕,中国国家话剧院经典剧目《四世同堂》作为开幕大戏震撼上演,刘金山、陶虹、邢佳栋等演员的精彩表演深深打动了乐山观众。《水生》《了不起的你》《我这半辈子》《京报》等五部题材各异、风格鲜明的优秀剧目先后在乐山市内多个剧场演出,为当地观众带来了高质量的艺术享受。
特别设置的“经典剧目放映”单元,展映了《青蛇》《苏堤春晓》《抗战中的文艺》等作品,打破了时空限制,让更多观众领略到话剧艺术的魅力。

《苏堤春晓》海报
戏剧普及教育工作坊成为乐山展演月的一大亮点。中国国家话剧院优秀演员李晔、江佳奇、杨晨深入基层开展表演培训,短短五天内就让普通戏剧爱好者完成了从观摩到登台的转变,切实推动了话剧艺术在当地的传播与发展。

“乐山展演月”专题座谈会合影
据统计,乐山展演月期间共举办23场活动,吸引1.5万余名观众,省外观众占比超10%,全网传播量突破8000万,“周末到乐山观剧”成为文旅热词。
高校展演月与十年展望,多方共话戏剧未来
为响应文化和旅游部推进优秀文艺作品进高校的号召,本届邀请展首次增设“高校展演月”,由中央戏剧学院作为特邀主办方深度参与。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表示,“高校展演月必将有效创新高校与行业协同育人模式,为培育新时代戏剧人才、推动文化繁荣注入活力,更为高校与行业间进一步深化合作、实现资源互换提供宝贵契机。”

高校展演月主海报
8月至9月期间,高校展演月一连推出多部精品剧目。中央戏剧学院出品的话剧《告别》在东城校区实验剧场率先上演;随后,由中央戏剧学院、杭州话剧艺术中心、新华网联合出品的大型话剧《北上》与常州市滑稽剧团的《陈奂生的吃饭问题》作为压轴剧目,在国家话剧院和中央戏剧学院剧场同步亮相,展现了院校与院团合作的丰硕成果。

《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海报
9月22日,“求真至美,时代原创”专题座谈会在中央戏剧学院召开,为本届邀请展画上圆满句号。与会各方共同回顾十年发展历程,共话未来合作前景。中央戏剧学院国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林蔚然从“团校协同、校地联动、校企融合”三方面介绍了学院合作实践业界专家纷纷建言献策。

“求真至美,时代原创”专题座谈会
各院团代表也分享了合作经验。江苏省常州市滑稽剧团团长、一级演员张怡作为基层院团代表介绍说,《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多次受邀来京展演,深受高校师生喜爱。“我们剧团向来注重与高校合作,通过工作坊、导赏等形式推广滑稽戏,吸引青年参与传承。期待未来与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央戏剧学院深化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打造精品剧目,回馈社会。”
与会专家认为,十年来邀请展不仅搭建了优质平台,更探索出了一条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创新路径。本届邀请展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原创话剧发展进入新阶段。未来,主办方将继续深化多方合作,推动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立足人民、守正创新,为中国话剧艺术的繁荣发展持续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