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每经头条 Author 每经记者
"西贝门店100%无预制菜!预加工绝非预制菜!"在罗永浩公开质疑西贝使用预制菜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紧急结束休假,于9月11日亲临罗永浩此前用餐门店作出上述回应。现场贾国龙手持消费小票向媒体澄清的画面,连日来持续占据社交媒体热搜榜单。
贾国龙宣布,自9月12日起全国370家西贝门店同步公开"罗永浩菜单"并开放后厨监督,消费者可实地考察菜品制作全过程。

贾国龙公开罗永浩在西贝的消费菜单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赵雯琪 摄
该事件迅速引发舆论热议,网友围绕"西贝预制菜争议"展开激烈讨论。为核实真相,《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于9月12日实地走访北京大兴区、朝阳区两家西贝门店进行深度调查。
9月12日15:02,西贝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西贝全体伙伴致顾客的一封信》,首次对外披露被质疑的13道菜品具体制作工艺。信中明确表示,感谢罗永浩提出的宝贵意见,但坚决反对其不实指责及不当表述,强调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品牌权益。

消费者参观后厨需登记
门店不会明确标注"罗永浩菜单"
9月12日10时,记者在西贝大兴门店看到,虽未正式营业,但后厨已开始备菜作业。该门店采用透明厨房设计,消费者可通过玻璃幕墙观察菜品制作过程。店长告知,参观后厨需履行洗手消毒、佩戴口罩帽具及信息登记等流程。

9月12日上午10点,记者前往西贝大兴门店探访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王郁彪 摄
同日13:30,记者在朝阳合生汇店体验参观流程时发现,需完成健康声明登记、穿戴防尘装备及七步洗手法等标准化程序方可入内。该店店长透露,记者是当日首位申请后厨参观的消费者。
后厨实地观察显示,多个高压锅中正在炖煮牛羊肉,烤馕区持续作业,肉夹馍馅料已完成炒制并进入组装环节。两家门店工作人员均证实,"罗永浩菜单"实为日常在售的13道常规菜品,因涉及姓名权问题未作单独标注。
9月12日,胖东来CEO于东来通过社交平台声援:"任何事没有完美⋯⋯感谢西贝、海底捞等品牌企业可以让我找到相对放心⋯⋯吃饭的地方!"

厨师长谈罗永浩点的葱香烤鱼:
不是成品直接加热
大兴门店厨师长向记者详解了食材处理流程:每日早晨配送新鲜蔬菜,中央厨房供应经初加工的冷冻肉品(仅清洗切块),所有菜品均需门店现场烹饪。"预加工原料需经过调味、二次切配等工序,绝非简单加热。"
针对争议焦点菜品,厨师长特别说明:罗永浩所点葱香烤鱼需现场调味烹制,牛肉土豆条涉及多道现制工序;大拌菜、凉皮等冷菜均为当日现切现拌,胡麻油炒鸡蛋全程现场制作。记者现场见证了炒蛋从打制到调味的完整过程。

厨师现制炒蛋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王郁彪 摄
在特色菜品制作环节,"一把羊肉串配现烤馕"需经揉面、定型、烤制等现场工序,黄米凉糕的糯米需门店蒸制,莜面为当日现撮,奶酪饼则要进行黄油芝士添加后二次烤制。

图片来源:微信文章截图
后厨管理方面,门店实施食材当日清库制度,配备全程监控及红黄牌考核机制,违规处理隔夜食材将面临降薪或解雇处罚。

西贝后厨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王郁彪 摄

标准之争:如何界定预制菜
据市场监管总局2024年3月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预制菜被定义为"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的预包装菜肴",明确排除净菜、主食及中央厨房制品。西贝据此在公开信中主张涉事菜品不符合预制菜定义。
当前争议焦点集中于预加工与预制菜的界定差异。部分消费者将原料预处理等同于预制菜,而行业标准强调工业化生产与预包装属性。法律界人士指出,这种认知鸿沟亟需更清晰的标准来弥合。

图片来源:微信文章截图

每经热评:贾国龙大战罗永浩
欲辨输赢,先定标准
这场由罗永浩"预制菜"指控引发的舆论风波,折射出行业标准与消费认知的深刻矛盾。9月10日罗永浩微博质疑西贝"预制菜+高价"问题后,西贝迅速启动危机公关,通过开放后厨、法律维权等组合措施应对。
双方争议的核心在于预制菜定义。根据六部委文件,西贝使用的中央厨房预加工模式不属于预制菜范畴,但消费者普遍存在"凡预加工即预制菜"的认知误区。这种标准模糊地带,使得舆论战呈现"鸡同鸭讲"的局面。
罗永浩通过悬赏10万元征集证据等方式持续扩大事态,将争议上升至"消费者知情权"层面;西贝则坚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试图以司法判决厘清标准边界。这场商业纠纷的特殊价值,在于推动预制菜界定标准的全民讨论,或将加速相关立法进程。
记者|王郁彪 每经评论员 | 付克友
编辑|段炼 文多 易启江
校对 |何小桃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