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实体商业智能化升级:AI技术赋能商场菜场实现数据驱动运营

mysmile 6 0

上海正全力推进国际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建设。当下,从大型购物中心的专柜到社区菜市场的摊位,传统实体商业纷纷引入人工智能技术,逐步摆脱过往依赖经验的运营模式,转向以数据为核心驱动力的新型发展路径,成功实现从单纯吸引客流到有效留存顾客的转变。

商场智能系统:精准客流分析助力运营升级

回溯至1915年的南京路,曾有商家通过人工"数豆子"的方式统计南北路人流量,最终据此选址开设商铺。如今,百年过去,零售行业领军企业百联股份引入先进的"AI精准客流分析系统",并在百联西郊购物中心、百联又一城等多个商业体开展试点应用,这一系统堪称人工智能时代的客流统计利器。

该系统以室内实景三维地图为基础,融合激光雷达、惯性导航、高清相机等多种传感器技术,可实现厘米级精度的空间建模。"在严格保护个人隐私、不采集人脸等生物特征信息的前提下,系统会采集每位进店顾客的衣着风格、行走姿态、携带物品等200余项个性化特征,通过大数据算法分析,精准判断顾客的年龄层次与性别比例。"百联西郊购物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借助这套分析系统,商场精准勾勒出客群画像:顾客平均年龄35.3岁,51岁以上老年群体占比超15%,单人购物客群占比最高,家庭客群次之。基于此,商场明确了"稳固社区居民基础消费,拓展年轻客群消费场景"的精准运营策略。

以近期入驻百联西郊购物中心的5000平方米大型生鲜超市"品上生活"为例,其门前下沉式舞台通过客流数据分析实现了分时段精准运营。上午老年顾客集中时,安排家庭烹饪体验活动;工作日下午及周末亲子顾客增多,则重点推广儿童游乐业态。商场运营人员表示:"以往活动策划依赖经验判断,参与度不稳定,现在依据数据开展活动,每场人气都很旺,还能有效带动超市及周边店铺客流。"

该系统还为每位顾客生成专属识别标识,记录其在商场内的完整运动轨迹,为租户构建包含过店率、进店率、深度逛店率等指标的数据驾驶舱。

商场内某知名金店虽品牌影响力强、位置优越,但因业绩不佳考虑撤店。通过系统分析发现,该店过店客流充足,但进店率和深度逛店率显著低于同楼层竞品。商场建议其优化门前促销展示、加强导购服务、增加潮流饰品品类。调整三个月后,该店深度逛店率提升166%,月销售额增长146%。

此外,百联青浦奥特莱斯和浦东比斯特购物村等商业体也引入AI智能客服系统。比斯特购物村通过分析顾客咨询数据,构建客户反馈模型优化营销策略;百联青浦奥特莱斯则推出VR导航地图,为顾客提供智能导购服务。

菜市场智能设备:AI视觉秤提升民生服务效率

如果说商场AI系统展现了技术对大型商业体的赋能,那么标准化菜市场改造中的AI应用则打造了"人工智能+民生消费"的示范样本。

在静安区宁家·黄山市集,传统电子秤已全面升级为"AI智能识别电子秤"。商户只需将蔬菜、水果等商品放置秤台,系统便能自动识别品类、匹配单价并计算总价,交易信息实时显示,实现透明消费。

今年上海已完成80家标准化菜市场改造,除硬件升级外,以"AI智能识别电子秤"为核心的数据系统成为标配。通过分析销售数据,商户可精准掌握热销品类、客流高峰时段等信息,优化进货策略。相比传统经验式经营,数据驱动模式有效减少商品损耗,提升经营效率。

盒马、联华等商超企业也广泛应用AI视觉秤技术。盒马自主研发的系统可识别1000余种商品,识别速度不足0.8秒,并已向大润发、三江购物等企业开放技术共享。

市商务委表示,上海将持续推进"人工智能消费终端进万家、商业终端进万店"工程,拓展"AI+服务"应用场景,打造人工智能特色商圈,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