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爆!千禾味业半年报净利润暴跌超30%,舆论风波背后暗藏什么危机?
界面新闻记者 玥涵
各位读者,您注意到了吗?刚刚过去的上半年,千禾味业(603027.SH)在舆论漩涡中挣扎,最终交出了一份令人揪心的成绩单。
最新数据显示,千禾味业上半年营业收入仅13.18亿元,同比骤降17.0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更是锐减至1.73亿元,同比下降30.81%。
细分来看,公司一季度营收8.31亿元,净利润1.61亿元,但第二季度急剧恶化,营收跌至4.87亿元,净利润仅1275万元。单季度营收同比下滑近30%,净利润同比暴跌超过86%,形势严峻。
从产品线看,酱油收入8.39亿元,同比下降16.09%;食醋收入1.59亿元,同比下降21.51%,延续了2024年的下滑趋势。
渠道方面,线上线下双双受挫:线上收入1.98亿元,同比下降29.2%;线下收入10.99亿元,同比下降14.06%。
存货问题同样突出,增长4.75%至9.34亿元,存货周转天数141天,虽比一季度的157天有所改善,但仍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早在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董事长伍超群就坦言,从3月18日到28日,产品销售出现明显下滑,并承认不确定何时能突破舆论影响,“我们会竭尽全力”。
半年报中,千禾味业再次强调,业绩下滑主因负面舆情导致收入减少,进而影响利润。
界面新闻记者玥涵注意到,千禾味业2016年上市后,凭借“零添加”高端概念快速崛起,特别是在2022年海天味业“双标门”事件后,2023年营收净利双双增长超50%。
但红利难持久:中国调味品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3224亿增至2024年的3716亿元,增速已明显放缓,2023年甚至出现“零增长”,市场趋于饱和。
酱油行业整体增速仅3.1%,创十年新低。同时,海天味业、李锦记等巨头大举布局零添加产线,凯度消费者指数2024报告显示,千禾家庭渗透率增长停滞,在KA卖场份额被大幅挤压。
餐饮渠道短板也更突出,2024年占比仅6%,远低于海天的35%。
中研普华最新报告指出,中国调味品市场已形成“基础需求稳定、高端需求爆发、细分场景深耕”的三层结构,存量竞争引发价格战。购物网站显示,各品牌500ml零添加酱油价格多在12-18元区间,同质化竞争激烈。
类似地,中炬高新(600872.SH)上半年营收21.32亿元,同比下降18.58%;净利润2.57亿元,同比下降26.56%,主因调味品收入下降。
相比之下,龙头海天味业上半年营收152.3亿元,同比增长7.6%,调味品业务收入145.6亿元,同比增长10.4%,净利润39.1亿元,同比增长13.3%,表现强劲。
舆论渐淡后,千禾味业如何补齐短板、提升竞争力?界面新闻记者玥涵致电公司董秘办,但未能取得联系。
国金证券8月28日研报称,为修复舆论影响,千禾维持高品牌投放,费率提升致利润承压。预计随着产品矩阵完善和渠道下沉,下半年收入有望企稳。
半年报显示,千禾味业正从产品力和渠道端发力:上半年推出松茸生抽、有机生抽、醇香醋等新品;线上加强内容电商和社交营销,优化自播体系。
公司表示,3-4月销量受舆情波动,但5-6月快速回升,线上电商和线下商超渠道销量环比增长约15%和2%,呈现U型复苏曲线。
有餐饮行业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玥涵表示,千禾需解决高端定位与餐饮性价比需求间的矛盾,才能突破渠道瓶颈,消化产能。
【这个城市有点潮】天津:漫步海河畔邂逅开放包容的城市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