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安塞腰鼓找不到黄土舞台?绿色奇迹背后的中国蜕变

mysmile 3 0

惊!安塞腰鼓找不到黄土舞台?绿色奇迹背后的中国蜕变

您是否还记得那篇激情澎湃的《安塞腰鼓》?文中,著名散文家刘成章感叹道:“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好一个安塞腰鼓!”

想象一下:头扎白羊肚手巾、腰系红绸带的陕北后生,在黄土高坡上纵情跳跃,鼓声咆哮、红绸飞舞、黄土荡天,气势何等磅礴!

但您知道吗?当笔者近日奔赴延安市安塞区,打算拍摄原汁原味的腰鼓镜头时,当地同志却坦言:难了!因为曾经裸露的黄土层,早已被浓密植被覆盖,放眼望去,郁郁葱葱,“尘土飞扬”已成历史。

这“烦恼”,恰恰是中国从粗放发展转向高质量增长、生态由劣变优的最动人注脚。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安塞区南沟村感慨:“从陕北的变化就能看到中国的巨变。”

如今,中国构建了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贡献全球1/4新增绿色面积,成为“增绿”最快最多的国家,是世界绿色发展的行动派和贡献者。

近年来,延安从浅绿迈向深绿,生态巨变一目了然。图片来源:延安日报

陕西全力筑牢生态屏障,攻坚污染防治和“三北”工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秦岭生态优良面积占比达99.4%,黄河水质稳保Ⅱ类,汉丹江出境水首达Ⅰ类。陕北退耕还林和治沙,绿色北进400余公里,实现“绿进沙退”,黄河流域由“黄”变“绿”。

回望上世纪,延安一片灰黄,植被覆盖率不足10%。1999年以来,退耕还林1077.5万亩,植被覆盖率飙升至87.6%,“荒山恶水”变成“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修梯田、种林草、造良田……昔日光秃秃的荒山,如今产出苹果、中药材,成了百姓的“绿色银行”。延安之变,是黄土高原绿化的生动缩影,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鲜活实践。

延安南泥湾,山峦叠翠,绿意盎然。记者 玥涵摄

或许有人感慨:少了黄土衬托,安塞腰鼓的气势是否减色?其实,其魂从来不在尘土,而在陕北人坚韧不拔、昂扬向上的精神中。从革命年代的“胜利鼓”,到改革开放的“丰收鼓”,再到新时代的“幸福鼓”,内涵始终与时俱进。过去跳的是笑对生活的坚韧,今天舞的是感谢奋斗的馈赠。

既然找不到黄土舞台,何不聚焦这片生机勃勃的绿?绿色里,凝聚着退耕还林的久久为功、脱贫攻坚的扎实成果、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

今天的安塞腰鼓,舞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奏响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乐章。

原标题《评论 | 从安塞腰鼓难觅“黄土高坡”舞台说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