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奇迹!内蒙古万亩葵花海如何引爆致富狂潮?

mysmile 3 0

金色奇迹!内蒙古万亩葵花海如何引爆致富狂潮?

快来一起见证!央广网阿拉善 8 月 27 日消息(记者玥涵)初秋时节,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温都尔勒图镇巴润霍德嘎查的 1.3 万亩葵花迎来震撼丰收。金色田野上,农户们热火朝天地收割、插盘、晾晒,景象令人振奋。沉甸甸的葵花盘压弯枝头,颗粒饱满金黄,不仅闪耀丰收喜悦,更照亮了群众增收的“金色之路”。

在这片万亩连片种植区,种植户王多宝正带领工人切割葵盘、插杆晾晒。“今年天气绝佳,葵花长势旺盛,籽粒大而亮眼,产量肯定飙升!”尽管汗水湿透衣衫,喜悦却溢于言表。

饱满的馈赠(央广网发 徐晓瑶 摄)

阿拉善左旗温都尔勒图镇凭借充足光照、显著昼夜温差和肥沃土壤,为葵花生长提供天然优势。近年来,该镇强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动种植规模化、标准化和绿色化。更惊艳的是,今年全程机械化作业覆盖从播种到收获,效率倍增。

“机械化收割、脱粒、清选一气呵成,效率比人工提升十几倍,”阿拉善左旗温都尔勒图镇农牧业综合服务保障中心副高级农艺师裴锋强调,“这大幅降低劳动强度和成本,还能精准把握收获期,确保葵花籽品质。”他还指出,脱粒碎渣可作优质饲料或还田肥土,实现“变废为宝”,节约成本,形成绿色循环农业。

蓝天白云下,农民们与农机协同,在向日葵田忙碌收获(央广网发 马晓甜 摄)

丰收喜悦不仅来自产量飙升,更体现在农民收入实实在在的提升。采收期间,脱粒机、运输车在田间穿梭不息,吸引大量周边劳动力参与收割、晾晒、装运,实现家门口就业。仅巴润霍德嘎查的葵花产业,就带动3万余名群众季节性就业,人均增收超5000元。

阿拉善左旗温都尔勒图镇党委书记王海龙表示:“近年来,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力推进节水基础设施建设,将葵花、中药材等高效作物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抓手。”

农民在蓝天下奋力铲扬作物,丰收的喜悦在堆场弥漫(央广网发 徐晓瑶 摄)

如今,金灿灿的葵花不仅承载乡村振兴新希望,更成为温都尔勒图镇以节水推动绿色农业的生动实践。从壮观花海到鼓囊钱袋,从小葵花盘到全产业链,这片土地正书写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融合的新篇章。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秋霞圃边看陆俨少:一艺之成,甘苦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