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局披露充电网规模全球第一,甘肃银行突然抛出30亿资本创新计划!
记者 玥涵
您是否想过,每天驾驶的新能源汽车背后,是怎样一个强大的充电网络在支撑?我国能源领域刚刚交出一份令人振奋的成绩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周二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发布会,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现场披露: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网络,车桩配比达到惊人的5:2,为新能源汽车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宏志指出,"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纲要》设定的能源综合生产能力、非化石能源占比等核心指标将全面达标。通过构建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体系,14亿多人口的能源安全得到全面保障,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我国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引领者。
在能源保供方面,"十四五"前四年全国能源消费增量已达"十三五"五年总和的1.5倍,预计五年新增用电量将超欧盟年度用电总量。我国持续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2024年发电量突破10万亿千瓦时大关(占全球三分之一),能源生产总量折合50亿吨标准煤(占全球五分之一),实现能源供应"量足价稳"的战略目标。
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体系。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从40%提升至60%,风电光伏年度新增装机连续实现1亿、2亿、3亿千瓦级跨越,发展速度和建设规模均创世界奇迹。
能源结构转型作为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正加速重构我国能源发展格局。
国家能源局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达2.68亿千瓦,同比激增99.3%,占全部新增装机比重达91.5%;可再生能源发电量179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6%,发电量占比提升至39.7%。
根据《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部署,我国正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在强化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的同时,稳步推进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在技术创新领域,我国新能源装备已实现全球领跑,新能源相关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40%以上。光伏转换效率、海上风电单机容量等关键指标不断刷新世界纪录,新型储能产业规模短短数年跃居世界首位。
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能源市场活力加速释放。电力市场注册经营主体达97万家,较2020年增长4倍。通过出台促进能源民营经济发展十条措施,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光伏设备制造商、超60%的风电整机企业为民营企业,部分核电项目民营资本参股比例已达20%。
今年4月颁布的《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从增强民营企业发展动能、保障公平市场参与、优化政务服务三个维度,推出包括支持民企投资能源基础设施在内的十项政策,引导民营经济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绿色低碳转型中发挥更大作用。
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副司长徐欣表示,该政策将有效激活能源领域投资潜力,推动民营经济成为保障能源安全、促进低碳转型、拉动地方经济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在西北重要能源基地甘肃,一家省级法人银行悄然启动了一项创新资本补充计划。甘肃银行日前宣布,拟通过转股协议存款业务补充其他一级资本,额度不超过30亿元。这是一种补充中小银行资本的创新资本工具,具体而言,甘肃省财政厅或其指定主体将以存款形式将专项债资金存入甘肃银行,年利率约为2.86%。当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低于5.125%或发生无法生存的触发事件时,这些存款将全部或部分转为普通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