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至25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都剧场座无虚席,格鲁吉亚新剧院带来的莎士比亚经典喜剧《仲夏夜之梦》甫一登场,便令人大开眼界。
作为“大戏看北京”2025展演季海外大戏单元及2025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的参演剧目,这部由格鲁吉亚知名导演大卫·多伊阿什维利全新打造的莎翁经典剧目,为京城观众呈现了一场既熟悉又陌生的“仲夏夜之梦”。

谢幕时,大卫·多伊阿什维利带领全体演员、主创向现场观众飞吻致意 摄影 王诤
演出于每晚7点30分开始(剧院提示:建议年龄18岁以上观众观看),有中场休息。澎湃新闻记者现场观摩时注意到,23日晚的演出直至22点45分才告结束,谢幕时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欢呼声。

夜色中的首都剧场 门口橱窗张贴着“大戏看北京”2025展演季海外大戏单元及2025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参演剧目的海报 摄影 王诤
经典文本当代诠释:是古老的趣谈,还是每个人心底的投射憧憬?
《仲夏夜之梦》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赫米娅为了反抗父亲强加的婚姻命令,与爱人拉山德逃入一片魔法森林,却意外卷入了一场仙界的纷争,并由此领悟到“真爱之路永无坦途”。与此同时,一群由身份各异的演员组成的“工匠演员团”在排演时遭到了精灵帕克的戏弄,傲慢自负的演员波顿的头变成了驴头,并获得了仙后提泰妮娅的爱慕……在一片混乱中,一场喜剧随之上演。
从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到神话中的森林,从追爱的青年人到善妒的精灵王,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为世人呈现出了瑰奇的想象力与西方人文主义思潮下的觉醒与观照,为后世引以为西方戏剧史中极为重要的一笔,即使在其诸多代表剧作中,也同样具有着独树一帜的风格。

演出海报
格鲁吉亚艺术家们通过这出戏,不仅描绘青年男女的情爱纠葛,更展现不同世代、神祇与统治者之间的爱憎缠斗:当你玩弄情感与爱恋,终局从无胜者,唯有痛失与幻灭——但这一切或许只是仲夏时节的一场梦,透过一出经典的大团圆结局,整部作品始终叩问着虚实真幻的边界:这究竟是古老的希腊趣谈,还是我们每个人心底的投射憧憬?
剧中甚至还融入了不少现代元素,如Rap对决斗舞等场面,无不在试图打破传统舞台的边界。尤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演员们青春的气息和灵动的身体,他们的表演看似恣意放纵,实则精准有度、章法俨然,显示出极强的控制力。舞台上曾一度投影出大卫、维纳斯、胜利女神等经典雕塑的照片,而演员们跃动于前,其姿态与神韵竟全然像是从照片中走进现实世界一般。这种古今交融的视觉呈现,令人惊艳不已。

演出剧照
导演多伊阿什维利通过舞台语言,向观众抛出了关于爱情、权力、真实与虚幻的永恒命题。格鲁吉亚艺术家们透过这出戏,“不仅描绘青年男女的情爱纠葛,更展现不同世代、神祇与统治者之间的爱憎缠斗”,并始终叩问着虚实真幻的边界。
观演互动大胆创新:首都剧场全场灯光“慷慨”配合
该剧首都剧场演出的舞台视觉和灯光设计堪称一绝。记者从未见过首都剧场的灯光如此“慷慨”地配合一部戏的上演——除了惯有的射灯,那些通常在开场、散场或中场休息时才开启的剧场吊灯,也多次巧妙地配合剧情的发展而亮起,打破了舞台与观众席的物理界限,营造出独特的观演氛围。

中场休息 摄影 王诤
光芒之下,有一场暗场戏更令人记忆深刻:这似乎是一场戏中戏,台词字幕甚至还专门提到了“请关闭手机”:当剧场陷入漆黑一团之际,几位演员悄然坐在台口边缘,各自用手机等闪光灯为自己补上面光,继续表演了足有十分钟左右。这种极简却极具巧思的设计,在黑暗中依靠点点微光支撑起表演的张力,令人拍案叫绝。

演员谢幕照 摄影 王诤
演出现场充满了欢乐的互动氛围。北京人艺的青年演员、导演朱少鹏一度从观众席第一排起身,即兴登台,与格鲁吉亚的演员们共同完成了一段表演,将他们的对白现场翻译成分带“梗”的中文台词,全场顿时爆发出热烈的笑声和掌声。突如其来的互动不仅拉近了演员与观众的距离,也为这场跨国戏剧交流增添了生动的注脚。
关于格鲁吉亚新剧院和艺术总监大卫·多伊阿什维利
在过去20年间,格鲁吉亚新剧院(原名: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国立音乐剧院)一直是格鲁吉亚领先的剧院代表。该剧院由顶尖舞台剧导演大卫·多伊阿什维利领导,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类戏剧节。剧院拥有一流的演员阵容,曾凭借《李尔王》、《海鸥》、《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地堡》、《西拉诺必须死》等剧目,成功运营了多个演出季。此外,剧院还与格鲁吉亚及国际范围内的戏剧导演合作,联合打造多部作品。
大卫·多伊阿什维利1971年出生于第比利斯,毕业于绍塔·鲁斯塔维利戏剧电影大学。作为一位具有国际声誉的导演,他曾在伦敦皇家国家剧院、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等欧洲知名剧院工作,其作品常以“深思熟虑和精心策划,使观众能够准确理解剧作家-导演想要表达的意思”而著称。

《海鸥》剧照 摄影:王小宁
2024年,多伊阿什维利决定将剧院转型为私营剧院,改名为格鲁吉亚新剧院,并以经营者身份继续自己的艺术事业。而就在当年,由他导演的《海鸥》成为了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上的一部惊喜之作,有剧评表示该剧“是对契诃夫这部经典作品一次酣畅淋漓的演绎。编导团队充分利用了剧场空间,通过活泼的形体、激情的即兴表演和抒情的音乐,营造出充满动感的剧场氛围;演员自由上下场、手持摄像机影像不断穿插、灵活使用道具,则充分体现了戏剧的创造力和游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