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芬达IPO终局:三年蛰伏上市,却暗藏致命风险?
界面新闻记者 | 玥涵
你知道吗?全球卫浴毛巾架行业的隐形冠军艾芬达,刚刚上演了一场资本市场的逆袭大戏!在历经三年多的漫长等待和三次审核中止后,这家由吴氏三兄弟于2005年创办的企业,终于在今年6月获得注册生效批文,正式开启上市新征程。
本次IPO,艾芬达计划公开发行不超过2167万股股份,募集资金高达6.65亿元,主要用于毛巾架自动化生产线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以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艾芬达的财务表现亮眼: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36%,扣非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更飙升至19.92%。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7.53%和35.53%,增长势头强劲。
在光鲜业绩的背后,艾芬达却面临着自有品牌建设缓慢、短期偿债压力增大、研发创新不足等多重挑战,这些隐患可能威胁其长远发展。
大客户依赖与自有品牌发展难题
艾芬达的业务结构高度依赖外贸,外销及代工占比持续攀升。2022–2024年,公司境外收入占比分别达92.37%、92.42%、95.53%,同期ODM代工收入占比更是高达95.75%、95.25%、97.23%,业务模式高度集中。
招股书显示,英国单一市场长期为艾芬达贡献超60%的收入,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约43%。主要客户包括翠丰集团、塔维博金集团、沃斯利等国际巨头。
这种“单一市场+ODM模式”的经营策略,在国际贸易环境多变背景下,使艾芬达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
界面新闻注意到,2022–2024年,艾芬达因外币结算产生的汇兑损失分别为-834.61万元、-1144.67万元、-642.34万元,连续三年亏损。2025年上半年,汇兑损失进一步扩大至-502.8万元。
艾芬达曾于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并借此启动自有品牌战略,开拓国内市场。但自有品牌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管理层坦言:“国内市场仍处培育阶段,制度监管有待完善,开拓周期长,短期内难规模化。”

2022年至2024年,艾芬达自有品牌收入分别为3178.22万元、3914.51万元、2890.90万元,2024年收入创近六年新低。同期,自有品牌收入占比从4.25%下滑至2.77%,持续走低。
为推品牌,艾芬达加大市场投入,但效果不彰。2022年至2024年,销售费用从2841.36万元增至3771.01万元,其中线上推广服务费占比超50%。
“过度依赖大客户虽能快速获单,但限制了品牌自主性和溢价能力,自有品牌难获资源支持。”咨询行业人士刘铮向界面新闻表示。
业绩增长背后的财务隐忧
艾芬达上市进程漫长,与业绩波动密切相关。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7.62亿元增至10.5亿元,但归母净利润波动较大。
净利润高增长部分依赖非经常性损益。20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76%至1.64亿元,但扣非净利润仅8700万元。当年政府补助达5986.82万元,厂房搬迁资产处置收益5386.61万元。
剔除这些因素,2023年归母净利润实际下降1.5%,核心盈利能力未实质提升。
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8%至1.18亿元,主因政府补助锐减至618万元,资产处置收益-66万元,公允价值变动亏损扩大至1163万元。扣非净利润则从8739万元增长至1.28亿元。
人工成本上升成潜在风险。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艾芬达未足额缴纳员工社保,未缴纳养老、工伤及失业保险的员工约占总人数的25%。

若足额补缴,预计一次性增加成本1100–1300万元,相当于2024年扣非净利润的9%–11%。
艾芬达解释称:“近半数未缴纳员工已参加失地险或新农保,无法重复缴纳;部分为退休返聘人员,无需缴纳。”退休返聘人员从2022年的85人增至2024年的129人。
应收账款快速增长值得关注。2025年上半年,应收账款及票据达3.12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超营收。占比从2022年的41.43%升至61.71%。

注册会计师王辉表示:“出口企业通常给客户账期,应收账款与营收增速应一致。占比上升可能为促销给予更长账期。”
行业竞争升级,核心竞争力待提升
电热毛巾架行业集中度低,呈现“大中小企业并存”格局。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电热毛巾架出货量1473万套,前三大厂商市占率仅13.8%,超90%企业年收入低于1亿元。
多数生产企业由五金件、暖气片企业转型而来,兼营其他产品,专业厂商较少。
QYR报告显示,松下、科勒、摩恩、九牧、好太太、小米、德国威能等均已推出电热毛巾架产品。门槛低,竞争加剧。
刘铮分析:“大品牌凭影响力和渠道优势,使艾芬达等细分品牌突围更难。”
产品价格跨度大。天猫2024年数据显示,国产品牌价格主要在299–599元,外资品牌在1500–2999元,价差达3–5倍。
高溢价驱动下,头部企业加大研发,向高端市场进军。
2022年至2024年,艾芬达研发费用分别为2526万元、2930万元和3334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31%、3.53%、3.18%。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率降至2.99%。
同期,同行平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45%、3.67%、3.46%,均高于艾芬达。公司解释:“专注细分领域,客户集中,以ODM为主,研发投入有限。”

界面新闻注意到,艾芬达专利数量多但质量受疑。截至2024年底,境内专利662项,外观设计专利516项,占比77.9%;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分别为87项和59项。国外专利74项,73项为外观设计。对比好太太,外观专利占比仅25.69%。
研发费用主要投自动化生产、智能化改造、新材料等,IoT模组、AI算法投入少,高端智能款销量占比低。
艾芬达牵头制定《电热毛巾架》团体标准,但律师石鹏浩表示:“标准制定话语权不等同技术领先。若ISO启动国际标准制定,先发优势可能削弱。”
产能扩张计划下的市场消化挑战
艾芬达IPO募资6.64亿元,大部分用于产能扩张。市场关注新增产能消化能力。
公司计划投入2.6亿元技改年产130万套毛巾架生产线,投资3.5亿元新建年产100万套毛巾架及300万套温控阀生产线。
截至2024年底,卫浴毛巾产能210万套,暖通配件产能1000万套。若项目投产,卫浴毛巾产能翻倍,暖通配件产能提升30%。
2022年至2024年,卫浴毛巾架产能利用率从79%升至103.05%,暖通零配件从69.06%升至90.58%。尽管产能泽连斯基称接获中方领导人贺信 外交部作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