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更新惊人内幕:大学路火爆外摆位与社区烟火气的秘密揭晓!
想象一下,在盛夏的上海,骄阳似火,但杨浦区五角场街道的大学路上依然人潮涌动!这里汇聚了年轻人追捧的潮流美食店、惬意外摆位餐饮和整洁步道,活力爆棚。
而在普陀区宜川路街道的泰山人民坊社区,宽敞新型市集、网红奶茶面包店、亲民社区食堂和多功能党群服务中心交织出浓郁的城市烟火气。
这些活力与烟火气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8月28日,2025年上海市政府开放月第四场“每月一访”活动中,澎湃新闻记者玥涵实地走访泰山人民坊和大学路,上海空间更新、业态激活与服务升级的基层智慧。
创新开放街区治理,精细化管理“外摆位”
2025年7月11日,“95后”张汗乐将他的首店一勺米饭·GELATO落户大学路。
“我看中这里业态包容性强,对初创品牌友好,年轻人聚集,外摆位设置灵活,周末活动凝聚人气。”阿乐作为主理人,用大米制作冰淇淋,营业额稳步提升。
700米长的大学路,近80家沿街商铺九成设外摆位。五角场街道大学路街区党支部书记潘佳玮透露,这背后是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变革。
大学路上,一勺米饭·GELATO的外摆位设置。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玥涵 摄
潘佳玮表示,2019年五角场街道成立大学路街区自我管理委员会,汇聚多方力量。2023年出台外摆位管理规范,2025年迭代至2.0版,形成“一路一方案、一店一规范”的精细体系。
外摆位管理挑战重重:位置摆放、面积大小、隔断设置、垃圾处理等需多方破解。
奇利斯店长姜启文分享,2023年上海首店开业后,外摆位增加经营空间,但冬季太冷影响客流。“2024年底加装防风围挡,到客率明显提升。”
“2024年底至2025年3月,冬季销售额同比增长24%,最冷2月增幅达38%。”潘佳玮说。
大学路上,一些商户外摆位边还设置了绿化进行修饰。
为凝聚人气,大学路限时步行街两年来联合B站、小红书等企业打造近90场活动,如“KIC知识艺术节”,吸引超千万客流,销售额达2.9亿元,单周末客流峰值13万人次。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市容处处长张浩指出,上海将涌现更多类似案例,在共识中找到最大公约数,让街区既有秩序又有活力。
城市更新促商业活力,社区服务多元化
与开放大学路不同,泰山人民坊定位社区,面向居民和商户。
这片七八十年代售后公房区域曾面临空间割裂、配套老旧、老龄化加剧等困境。
通过城市更新,打通围墙,增设次入口,串联菜场、食堂、绿地与党群服务中心,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
更新后的泰山人民坊。
“现在出小区门就能买菜、吃饭、去党群服务中心,地平整了,绿化好了,我们常出来走走。”居住40年的王阿婆笑着说。
泰山人民坊党群服务中心。
可持续更新需商业活力支撑。“引入社会资本升级泰山集市,设永昌食街、杂货铺,实现商居共融;设立‘人人集市’提供外摆空间,‘人人花园’供休闲活动。”宜川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主任朱宇芳表示。
业态升级引入肯德基、孙北北面包等89家商户,餐饮占40%、零售35%、服务25%,全年400余场活动如宠物秀带来客流。菜场月客流从5.8万跃至10.8万,月成交额从150万增至208万。
人字形道路中心的党群服务中心由违建改建,提供社区活动、免费茶水,并开设“AI+远程虚拟窗口”方便企业办理政务。
泰山人民坊党群服务中心最新开设了“AI+远程虚拟窗口”。
普陀区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唐伟军表示,泰山人民坊是真正的“邻里共同体”,项目周期近两年,实施仅数月,前期调研充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