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吞噬HR岗位?上海5600亿产业巨变,谁将失业谁崛起!
上海市第二届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大会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玥涵 图
你准备好了吗?AI正以惊人速度重塑职场!8月29日,上海市第二届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引爆热议。大会以“会、洽、聘、展、演”多元形式,搭建跨区域交流平台,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与“3+6”重点新兴产业深度融合,而“AI+HR”已成为最炙手可热的新趋势。
AI应用彻底解放了被琐事束缚的HR,智能调度助力企业全球联通,赋能产业经营。但与此同时,人类员工如何在与“AI同事”共事中找回价值感?职场如何确保“AI向善”?这将是漫长而关键的探索。
上海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去年营收突破5600亿元
澎湃新闻记者从大会获悉,2024年,上海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全口径年营收突破5600亿元,产业规模全国领先。近年来,上海聚焦“专业化、数字化、国际化、品牌化、标准化”目标,持续加大支持力度,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15年前,静安区“梅园路77号”还只是一栋入驻企业不足40家的普通办公楼,如今已蜕变为占地2.18平方公里、汇聚近400家企业的“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目前,产业园形成“一区多园”格局,获评国家级人力资源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和标准化试点。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的诞生地,静安全区已集聚362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其中外资(含港澳台)机构达46家。2024年,静安区规模以上人力资源服务营业收入突破512亿元,占全市四分之一,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服务体系。
AI正在重塑HR业态新结构
“以前处理1000名员工的考勤、薪酬、社保申报,至少需3天;现在用AI系统,2小时搞定!HR数字员工助理提供7×24小时服务,员工满意度飙升。”这是企业真实体验。
目前,多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将AI与传统HR系统融合,提供“AI+HR”整体解决方案。实践中,“数字员工”或“AI员工”正部分取代HR职能。上海利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德权表示,AI员工已承担HR80%事务性工作,并在招聘、入职、离职全周期实现智能管理。这让HR摆脱繁杂事务,更多投入员工关怀,“成为业务伙伴,助力增长”。
今年以来,上海市人社部门运用“AI+HR”模式,创新开发“人工智能推介官”岗位,为AI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同时为高校毕业生创造就业机会。大会开幕式上,商汤科技、人形机器人、黑湖科技、中智科技人才等7家重点企业与首批“人工智能推介官”签约。
静安区人民政府、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与上海外服、云生未来等企业代表共建的“未来产业人力资源开放创新实验室”揭牌成立。该实验室以数字化技术为引擎、产业需求为导向,整合政府、机构、企业数据资源,实现安全共享,为决策与创新提供支持。静安区还将发起“未来产业人力资源创新基金”,以资本推动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
AI进入职场,能“向善”吗?
在“AI+HR”变革中,职场人面对的HR可能是一个智能体,随时回应疑问,自动驱动流程,串联员工支持场景。
“以前需APP或小程序,现在与智能体对话,它就像你的同事。”北京外企德科人力资源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菲律介绍,甚至可根据企业文化设定智能体名字和形象。
侯菲律透露,数字员工不限于HR岗位,许多企业已有虚拟智能体任职。这给管理带来新课题——数字员工由人力部门还是技术部门管理?全球范围内讨论激烈:有人认为技术部门是AI员工的HR部门;也有人主张将智能体与人类员工统一管理。
人类如何在与数字员工共事中找到价值感?这不仅是个人思考题,更是HR管理者的挑战。尽管数字员工占比尚有限,但众多企业已在尝试。侯菲律认为,管理者对AI的第一反应是“降本增效”,但这仅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将是人与AI深度融合,过程漫长。
这些争论短期或无解,但保护劳动者权益、保护人类,始终是技术发展必须坚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