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远古火山喷发的雄浑回响,近日,“回响——首届大同火山艺术创作展”在大同市云州区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金山2号坑举办。
大同火山群形成于70 多万年前,是华北地区典型、完整的死火山群之一。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第四纪板内裂谷系火山群,公园内保存有32座火山锥群,其中,“金山”是金光闪耀的盾形火山、黑山是一座裸露黑色玄武岩的冷峻山体、狼窝山中有直径500米的深邃火山口。在这里,大地如同被时间雕刻的立体画卷,层叠的岩层与开阔的视野交织,让人瞬间感受到地球的脉动与自然的恢弘。

展览以“回响”为主题,寓意对远古地质之声的回应,对历史文化传承。
独特的火山地貌激发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名为《灰烬脉动》的作品中,刚硬的钢管与粗粝的火山石达成史诗性和解:灼烧肌理是火山毁灭性的拓印,向上的弧线却是生命不屈的引力;《熔岩圣焰启动装置》中,参与者可以通过“点燃仪式”唤醒火山之魂,感受大地脉动。火焰升腾的瞬间,手持火炬的人影与背景火山构成超现实画面,仿佛亲手引燃了地质奇观,成就专属引爆地球能量的沉浸式打卡时刻。

灰烬脉动 作者严一棚

《熔岩圣焰启动装置》作者 邓剑锋
《等高线》以火山群的地貌特征为灵感展开创作。火山并非生来就是高山,而是在漫长的沉默中,积蓄喷涌的力量,成就了今日的地貌奇观。等高线是火山活动后的见证,通过材料的使用,传达出火山喷发前的张力与力量。使用弯曲的钢筋焊接出火山等平线,腔体中填充火山石,内部嵌入的红色灯光,象征火山曾经炽热的内部能量,作品连接着当地的地质记忆与火山活动后留存的自然气息。

《等高线》作者 朱津莹
自然是源源不尽的灵感源泉。
一件名为《木芯童梦》的装置,以“冬日落雪火山”为灵感核心,融合了自然意象与儿童友好理念,为公共空间即将到来的冬季赋予独属于冬日的温情与趣味。作品主体选用温润木材勾勒火山轮廓,弱化了火山本身的“威严感”,更契合儿童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装置外层覆盖形态灵动的不锈钢,金属表面特意打造丝状肌理,搭配波浪状起伏形态——既精准模拟出火山喷发后岩浆流动的动态轨迹,又暗合冬日积雪覆于山体的蓬松质感。

《木火山 ·童欢岛》(《木芯童梦》)作者 孔令通
《何为火皴》作品以新旧羊毛、羊绒等纤维为主要材料,通过“火皴”的方式呈现在透明的玻璃空间内,洁白的羊绒在燃烧中虚实相生,构造出熔岩地貌壮阔的自然景观,屏风的传统文人形制通过“软隔断”的空间布局借景再构,将自然与艺术融头一体,歌颂瑰丽的自然奇迹。

《何为火皴》 作者 付廷栋
获得材料创新荣誉的作品《地脉指纹》,以指纹作为强烈的视觉符号,构建了一个人类与自然对话的剧场,人类的行动(如指纹的“刻印”)会留下永久痕迹,而自然亦会以熔岩般的流动性与破坏性重新定义这些痕迹。

《地脉指纹》作者 谢晋
获得学术探索荣誉的《修复时空之虚》。是一座由时间的灰烬和人类的巧思共同铸就的丰碑。选取倒塌、废弃、被遗忘的居所残骸。通过“锔瓷”技术的强行聚合,它们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纪念碑式的存在。

刘源朋《修复时空之墟》
在“回响——首届大同火山艺术创作展”开幕式后,相关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了展览,并开启火山在地艺术对谈。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院长陈克认为,大地艺术应回归大地,与自然相融。

现场
据悉,这些作品将永久性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