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评论员:个体户入围表彰对象,也是一种示范

mysmile 1 0

此次高规格表彰非公经济人士,尤其将个体经营者纳入荣誉体系,是一种引导示范,有助于进一步擦亮浙江民营经济这张“金名片”,同时,也传递了一个朴素的认知——为经济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也有普惠大众的“民生小微”。

近日,浙江省委统战部在《浙江日报》上发布公告,对50名“浙江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优秀建设者”拟表彰对象进行公示。

本次表彰的入围者,嵊州市两头门包子店经营者沈红平。来源:杭州日报

入围者中,既有《黑神话:悟空》制作公司创始人等44位民营企业家,也包括4位个体工商户,涵盖包子店、烧饼店、肉燕手工坊以及传统文艺创作室的经营者和负责人。这些看似平凡的市场主体,与省级荣誉联系在一起,使得社会反应迅速铺开。

浙江民营经济活力之盛,早已深入人心。而在背后支撑这一活力的行政、财政与产业政策体系,也已引发多方关注。此次高规格表彰非公经济人士,尤其将个体经营者纳入荣誉体系,是一种引导示范,有助于进一步擦亮浙江民营经济这张“金名片”,同时,也传递了一个朴素的认知——为经济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不仅仅有攻坚克难的“专精特尖”,也有普惠大众的“民生小微”。

来看这份名单上的其他提名者:有工业云软件、光学元件、膜技术开发应用、钙钛矿光伏材料等创新领域的智造者,有登上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杂志的创业团队,也有接棒老一辈浙商的新生代中坚力量。而不论是智力要素、技术要素、资本要素、还是人力要素,对其贡献,人们均给予尊重与肯定。与科创企业相比,街边的“微细胞”没有那么大的科技含量,但那一口鲜香的包子,对经济民生的意义,却不可小觑。

个体工商户在促发展、稳就业、促民生方面意义显著,可谓“秤砣虽小压千斤”。可以说,个体户生意红火,本身就是“共同富裕”的具象写照。

这些经营者不仅连缀起普通人的生活与城市发展,也在积极体现社会责任担当,书写着当代个体“先富促共富”的故事。比如,本次拟表彰的包子店老板,每年送出1万多个爱心小笼包,还通过技艺帮扶,让500多名“村嫂”靠卖小笼包过上好日子;烧饼店负责人培训出一批批烧饼师傅,让烧饼香飘向海外;文艺创作室负责人组建乡村绣娘队伍,带动成员增收致富……当包子成了“爱心包”,烧饼成为“致富饼”,所表彰的远不止是个体的实干精神,更是将致富路径系统化、规范化、品牌化的成功实践。

今春召开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传递出强有力的信号:“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这一前景,既系于“突破”“创新”“引领”所推动的高质量发展,也系于“务实”“惠民”“共富”所体现的民生之本。

前不久,如火如荼的苏超赛场上,一家烧烤店挤入赞助商,也体现出主办方对小微市场主体的重视和尊重。事实上,无论来自什么领域、何种身份,只要秉持拼搏实干的精神,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贡献者,都值得尊重。千行百业齐头并进,社会才能持续进步、不断出彩!这份活力,如今已经跃然跳动于这份名单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