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三巨头利润集体雪崩!关税重压+电动化滞后,百年车企迎来至暗时刻?

mysmile 5 0

日系三巨头利润集体雪崩!关税重压+电动化滞后,百年车企迎来至暗时刻?

亲爱的读者,您是否注意到,全球车市正悄然上演一场惊天逆转?昔日以盈利稳定著称的日系车企,如今竟集体陷入业绩冰河期!最新发布的2025财年一季度(4月-6月)财报显示,丰田、本田、日产三大巨头净利润全线溃退,部分企业甚至出现营收与利润的罕见背离。

作为行业风向标,丰田本季度上演“量增利减”反常戏码:全球销量和营业收入双双增长,但营业利润同比暴跌11%至1.17万亿日元,净利润更是骤降37%至8414亿日元,创五年来最差同期表现。

本田的财务数据更为惨淡:销售净额微降1.2%至5.34万亿日元,经营利润近乎腰斩(锐减49.6%至2441.7亿日元),净利润降幅扩大至50.2%,仅1966.7亿日元,写下十年最大单季跌幅。

日产竟沦为三强中唯一亏损企业:营收下滑9.7%至27069亿日元,净亏损1157亿日元(去年同期盈利286亿日元),业绩断崖式下滑令人咋舌。

对于这场集体滑铁卢,三家车企高管均直指美国关税政策的致命冲击。4月起实施的25%输美关税(原2.5%),虽7月谈判后降至15%,仍高出历史均值12.5个百分点,直接重创汽车出口竞争力。

日本财务省数据印证了这一影响:4-6月对美出口连续三个月同比下降,6月汽车出口额骤降26.7%,创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单月跌幅。

美国作为日系车企核心市场,受关税冲击尤为剧烈。丰田测算显示,该政策将导致本财年营业利润减少1.4万亿日元,一季度已计提4500亿损失;本田确认当季利润因此缩水1250亿日元,占比高达35%。

若扩展至日本七大车企,美国关税预计导致2025财年合计营业利润减少2.67万亿日元,相当于上财年总利润的32.4%(约1300亿元人民币)。

汇率波动再补一刀!丰田直言:叠加关税与日元升值,形成显著利润压制。预计全年因日元升值产生7250亿日元汇兑损失。

外部冲击之外,新能源转型滞后导致的中国市场溃败,成为压垮利润的最后一根稻草。相较德系、美系竞品,日系品牌电动化反应明显迟缓。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新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已突破40%,但日系车企仍固守燃油车路线,份额持续流失。乘联会数据显示,7月日系在华零售份额仅12.9%,虽同比持平,较2022年巅峰25.3%已近腰斩,品牌溢价同步松动。

具体表现:本田上半年在华销量31.52万辆(同比下滑24.2%),日产销售27.96万辆(下降17.6%),双双未能转正。

丰田却凭差异化策略逆势增长:上半年在华销量83.77万台(增长6.8%),终结三年连跌。一汽丰田贡献37.78万台(激增16%),广汽丰田销售34.48万台(增长2.58%),双合资公司协同发力。

丰田中国负责人透露,回暖得益于精准捕捉政策红利:混动产品线及新纯电车型铂智3X借助以旧换新补贴快速上量,两款主力月销均破万。

为加速电动化,丰田正加码中国战略:豪华品牌雷克萨斯年初宣布在沪设立纯电研发中心及电池生产基地,成为继特斯拉后国内第二家纯外资整车制造资质拥有者,彰显押注决心。

日产通过本土化研发破局:4月推出的东风日产N7纯电车型,上市45天交付即破万,6月、7月销量均超6000辆,成为合资品牌电动化转型成功范例。

本田电动化仍步履维艰:上半年推出的东风本田S7与广汽本田P7两款纯电产品市场遇冷。5月20日宣布战略收缩,将2030年度电动化投资从10万亿日元砍至7万亿日元,降幅30%。

各企业还有独特困境:日产自2018年戈恩事件后陷产能过剩困局,去年与本田合并谈判破裂,压力加剧,已启动万人裁员及全球产能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利润承压非日系独有:大众、现代、通用等跨国巨头最新财季利润均不同程度下滑,“增收不增利”成全球传统车企共同挑战。

记者:玥涵 编辑: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