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分红新规震撼来袭!逾200家公司豪掷千金,谁将戴帽ST?背后真相
界面新闻记者 | 玥涵
亲爱的投资者,您是否关注到上市公司分红的最新动态?2024年4月,上交所就多项规则征求意见时强调:“现金分红是回报投资者的最直接、最有效路径。”如今,2025年分红新规正式落地,逾200家公司火速披露中期分红预案。哪些企业豪气撒钱?这些动作背后隐藏什么特征?
更引人瞩目的是,新规对分红不力者施以重拳——多年不分红或比例偏低者可能直接被ST!细化标准下,哪些公司已踩红线?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5日,已有275家公司披露2025年中期分红预案(含股东提议)。
按总金额排序,中期分红超10亿元的上市公司达18家,覆盖电信、机械、化工、煤炭等行业。龙头如中国移动(600941.SH)拟派发逾500亿元;中国电信(601728.SH)超160亿元;中国石化(600028.SH)亦超106亿元。
前30名分红大户中,医药生物、电信服务、化工、食品饮料等行业频现。

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显示,20家公司分红比例超100%。硕世生物(688399.SH)比例高达71倍以上,拟“10派34元”派发2.85亿元,而其上半年净利润仅399.26万元,相当于撒出71倍盈利!
益生股份(002458.SZ)比例亦达26倍以上,每10股派1.5元,总派发1.63亿元。
金能科技(603113.SH)、四川美丰(000731.SZ)比例均超6倍,分别每10股派2.35元、1元。

今年以来,分红政策持续细化。2024年4月沪深交易所新规推动一年多次分红,要求公司综合考虑利润和业绩,增加频次稳定预期,并明确中期分红基准。
在此背景下,多家企业推进多次、稳定分红,披露未来三至五年回报规划。
江苏国泰(002091.SZ)近日取消18亿元证券投资计划,转而投入2025-2027年度分红规划,未来三年拟每年分红两至三次,现金比例不低于可分配利润的40%,高于过往水平。公司还计划增加频次,以制度保障股东回报。
值得玩味的是,江苏国泰8月22日宣布投资计划,8月24日晚即终止——全程未越一个交易日。
一名券商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玥涵表示,江苏国泰此前证券投资业绩不佳,且近期终止了15.38亿元电解液项目,表明公司正重新聚焦主业。
诚邦股份(603316.SH)规划未来三年每年分红比例不少于15%;晶方科技(603005.SH)不低于20%;圣农发展(002299.SZ)要求每年不少于10%,且连续三年累计不少于年均30%。
中小投资者最关心:新规下,沪深两市连续三年分红不达标者将被ST,哪些公司存风险?
根据2024年4月新规,主板公司最近三年累计分红需达年均净利润30%且不低于5000万元,否则ST。创业板和科创板标准为3000万元,但研发投入超15%或累计超3亿元者豁免。
新规明确“回购注销金额计入分红”,同样视为履行义务。
过渡期自2025年1月1日起,“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指2022至2024年。
今年4月,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司司长郭瑞明答记者问称,ST针对有盈利企业(最近一年净利润正且未分配利润正),仅当比例和金额均不达标时才实施。
沪市主板方面,据界面新闻记者玥涵不完全统计,过去三年19家公司(含2家已ST)具备条件却零分红;5家公司分红但累计比例低于30%且金额不足5000万元。

深市主板方面,17家公司(含1家已ST)未分红;8家公司分红但比例低于30%且金额不足5000万元。

创业板方面,3家公司零分红;3家公司分红但比例低于30%且金额不足3000万元,均未达豁免条件。

科创板方面,8家公司不达标:6家零分红,2家金额不足3000万元且比例低于30%,未获豁免。

上述券商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玥涵表示:“即便2025年补充分红,也难逃2022-2024年不达标的ST命运。”
郭瑞明强调,ST旨在提升分红可预期性,针对有能力却长期不力者。ST非退市风险警示(ST),仅提示风险,满足条件可撤销。
上海久诚律师事务所主任许峰向界面新闻记者玥涵称,新规保障投资者知情权,防范利润真实性等问题,并可能影响融资体系。
透镜咨询创始人况玉清向界面新闻记者玥涵表示:“分红监管已近十年,此前以再融资限制为主。新规趋严,ST后交易涨跌幅受限,监管审批亦受影响。”
2025年,分红监管框架持续细化。深交所3月14日修订指引,提高现金分红评价权重,新增“有能力却长期不分红”减分项。
证监会3月27日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要求健全制度,保持政策稳定,明确现金分红优先于股票股利。
新规细化下,上市公司重视度提升。陕西一能源企业高层向界面新闻记者玥涵表示:“高分红企业将依规提升比例;不达标者可能因现金水分、无实控人、现金流紧张或高科技属性获宽容。”
一家医药企业高层则认为新规有灵活性:“现金流问题可申请延期;高科技豁免体现对正常经营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