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评论员 李平 俞菀
近年来,以 " 规则怪谈 "" 海龟汤 " 等为代表的规则推理类游戏,在青少年群体中作为一种亚文化迅速传播。此类游戏设定一系列看似合理实则荒诞恐怖的游戏规则或猜谜文本,刻意模糊正常与异常、合理与荒诞的界限,让不少青少年陷入 " 认知混乱、迷失自我、精神惊恐 " 的泥沼中,对心智不够成熟的未成年人影响尤甚。当前,此类游戏已侵入校园,易催生校园暴力,甚至触发学生非正常死亡等极端情况,亟须相关部门重视。
荒诞恐怖游戏侵入校园
以矛盾规则构建恐怖叙事的 " 规则怪谈 " 和以情境猜谜为载体的 " 海龟汤 " 游戏,已活跃于各类社交平台不短时间。因其契合青少年求知猎奇等特点,在未成年人群体中迅速传播流行,并渗入校园,成为部分青少年亚文化社交的载体。
玩过 " 规则怪谈 " 游戏的骆同学说,他参与的怪谈游戏,通常会讲述角色死亡的过程,故事内容大多贴近现实,整体风格非常压抑。谈及该游戏流行的原因,他说,觉得没法从父母那获得足够的爱,也不可能寄望于从老师那里获得完全的情感寄托,因此更多去寻求同龄人之间的陪伴,最后则演变成为群体畸形的情绪释放。
" 青少年长期沉浸此类游戏,极易诱发心理危机,加剧未成年人被伤害风险。" 浙江警察学院副教授叶枝介绍,他们发现一些 " 规则怪谈 " 还描述了极端的生存游戏规则,要求参与者完成诸如 " 在高楼上行走 "" 自残自伤 " 等危险任务,同时设置了不完成任务会 " 消失 " 或 " 被人带走 " 等规则。
" 虽然这些游戏参与人可以不完成任务,但规则带来的心理胁迫感,甚至线上线下的群体嘲弄施压,极有可能让参与者贸然尝试危险行为。今年 3 月,我国东部地区一小学生在参与类似‘规则怪谈’游戏后,于第二天早上跳楼自杀。" 叶枝说。
逐渐觉察出 " 规则怪谈 " 对人的情绪会产生极大负面影响、后成功脱离该游戏圈的黄同学说,怪谈的游戏主题看似贴近现实,实则荒诞地解构现实、怀疑现实,让游戏者好似身处一个 " 楚门的世界 ",在这种半真半假的 " 伪现实 " 引导下,一些青少年容易产生 " 世界没有爱 "" 不相信任何人 " 的轻生解脱念头。
在 " 海龟汤 " 游戏中,半月谈记者也发现大量关于自杀、分尸、精神操控等内容的文本充斥其间,并流行于校园。以《外婆的腌菜坛》文本为例——汤面(发问):留守儿童发现外婆总对腌菜坛说话,坛里渗出血水。外婆死后他打开坛子,里面是母亲的颅骨。汤底(谜底):母亲打工返乡撞见外婆卖婴(主角妹妹),(母亲)被(外婆)灭口腌渍,与外婆对话是赎罪仪式。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以 " 重度恐怖 "" 悬疑 "" 惊悚 " 为主题的 " 海龟汤 " 游戏卡牌,已大量在电商平台上售卖,不少学生通过玩这种解谜游戏,课下频频讨论 " 尸体 "" 死 "" 杀人 " 等话题,有的学生还产生 " 精神紧张、做噩梦 " 的情况。
价值观扭曲,伪装性强
受访群体表示,部分 " 规则怪谈 "" 海龟汤 " 等游戏价值观扭曲、伪装性强,但监管困难。
——价值观扭曲。不少 " 规则怪谈 " 通过 " 未知恐惧 " 和 " 规则压迫感 " 制造紧张氛围,以 " 违反规则就会消失 "" 必须每天完成特定动作才能存活 " 等条件作为威胁,对未成年人情感、认知和行为产生操纵性影响。如在不少校园规则怪谈中,旁观者被设定为 " 冷漠的旁观者 ",旁观者目睹受害者被霸凌时必须保持沉默,要求禁止互助与揭发,否则将会被诅咒。这种 " 暗黑 " 规则不仅容易异化青少年的价值判断,更诱导青少年以背弃人性的方式践行 " 合法恶行 "。
——游戏伪装性强。半月谈记者发现," 规则怪谈 " 常以 " 员工手册 "" 游客须知 "" 安全守则 " 等现实世界常见的功能性文本形式呈现,不易触发敏感词审核或家长教师的警觉,具有较强的伪装性。在 " 海龟汤 " 游戏中,不少青少年常将其视为 " 解谜游戏 " 或 " 脑洞测试 ",低估其心理影响。在恐怖小说爱好者、解谜群组等特定社群中,此类内容被正常化、趣味化,游戏参与者不易意识到其潜在危害。
——群体创作特性带来监管难。" ‘规则怪谈’作品一般由群体创作,像《医院守则》怪谈就有几百人参与修订。这让责任主体模糊化,当出现违规内容时,很难界定责任人。" 浙江警察学院教授李亮说,此外 " 规则怪谈 "" 海龟汤 " 常使用隐喻、象征等手法表达,增加了内容审查判定的难度。
加强对青少年亚文化的引导
" 就像之前有邪典动漫,现在有‘规则怪谈’‘海龟汤’,以后还会有别的东西出来。" 受访人士认为," 规则怪谈 "" 海龟汤 " 等游戏,是青少年一种象征性、间接性的心理表达。它反映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力求解构权威时所产生的焦虑、不满与无力感,因此需要标本兼治,加强对青少年生存状态的关注和青少年亚文化的引导。
一是倡导积极教育理念,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分析这些年非正常死亡未成年人案例可以发现,首要原因是家庭问题,亲子关系最重要。"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教授王道阳表示,每个孩子都有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最在乎的还是父母家庭的看法。父母实施科学的期望教育,能有效帮助青少年提升辨别力、增强内生动力和自控力,从而更好地抵制各种不良诱惑。
二是加强家校协同治理,提高家庭对不良文化的警觉度。李亮建议,学校定期组织开展符合青少年特点的 " 新型亚文化风险识别 " 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家长讨论以 " 规则怪谈 "" 海龟汤 " 为主的流行亚文化的特征与风险,提高学生、家长对网络亚文化的警觉和认知,对深度沉浸 " 规则怪谈 "" 海龟汤 " 游戏的学生提供针对性心理疏导。
三是健全平台企业内容审查机制,避免监管真空。叶枝表示,针对 " 规则怪谈 "" 海龟汤 " 跨平台传播、相关产品线上线下售卖等问题,应建立部门协同的联合监管机制,压紧压实原创内容平台、传播平台、衍生开发平台和产品售卖平台的把关审核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