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04 年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 " 东博会 ")在南宁落地以来,每年金秋时节,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朋友一次次共赴盛会之约,该展会已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 " 经贸桥梁 "。其发展轨迹,不仅见证了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的跨越式增长,彰显出强劲的合作韧性与潜力,更勾勒出中国与世界携手共进、合作共赢的绚丽前景。
让我们用一组数据,带你走进东博会的发展历程,见证中国与东盟从经贸往来到全方位合作的深度融合。
客商展位数量呈数十倍增长
作为区域合作的 " 窗口 ",东博会在展位数、展览面积、参展主体等核心指标上呈现长期增长并且不断优化。
在总展位数方面,东博会首届总展位数为 2506 个,2024 年已增至 6493 个,其中首次增设的桂林展区展位为 1093 个。

展览面积大幅扩展,凸显出展会承载力提升。从首届的 5 万平方米增至第 21 届南宁展区的 19.2 万平方米,展览面积创历史新高,为更多企业提供国际展示与交流机会。
参展企业数量也在稳步攀升。2004 年共有 1505 家企业参展,到了 2024 年,南宁 + 桂林展区合计 3300 家,企业参与热情高涨。参展客商数量也从 2004 年的 1.8 万人增加至 2024 年的 22.5 万人,增长了 11.5 倍,充分体现了东博会日益增强的区域影响力。

近万家企业云上觅商机
2020 年首次推出 " 云上东博会 ",免费为中外企业提供线上展示、在线洽谈和会议、直播推广和跨境电商等功能。
5 届累计吸引 9473 家企业参展 " 云上东博会 ",每届平均约 2000 家企业参与,显示出平台黏性和可持续性。经贸活动总数达 411 场,实现从 " 量增 " 到 " 质优 "、从 " 广覆盖 " 到 " 精准对接 " 的转变,数字化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依托技术赋能与智能匹配," 云上东博会 " 有效突破地域限制,提升了经贸合作实效,为东博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双边贸易将跨越万亿美元大关
东博会的平台效应助推了中国—东盟贸易的显著增长,也促进了广西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往来。
从 2004 年的 1058.83 亿美元,到 2024 年的 9823.4 亿美元,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增幅为 827.7%,经贸合作持续深化。其中,2010 年、2021 年增速尤为突出,分别为 37.5% 和 28.1%,展现出强劲的合作韧性。
广西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额从 2004 年的 10 亿美元,攀升至 2024 年的 3978.2 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2023 年、2024 年同比增速分别达 22.8%、17.2%,呈现平稳向好的增长态势。

多元展品荟萃东博会
从香米、榴莲、猫屎咖啡等特色农产品,到智能养猪一体化项目、稻 - 渔共生互促系统、数字桑蚕云平台等数字农业新赛道;从乳胶枕、红木家具等资源型制作工艺,到全屋智能系统、可移动 " 太空舱 " 住宅等智能新方案。东博会的展品变迁,勾勒出中国与东盟合作从 " 特产贸易 " 到 " 精深加工 ",再到 " 智慧协同 " 的升级之路。
今年第 22 届东博会上,将有来自全球 45 个国家和地区的 3200 家企业参与展出,展览总面积达 16 万平方米,展区首次创设 1 万平方米的人工智能专馆和新质生产力专馆。近 200 家头部企业、独角兽企业、初创团队将集中亮相。AI+AR 眼镜、阿里云 AI Stack 大模型一体机、沉浸式 AR、AI 人形机器人等约 1200 项国内外前沿产品将亮相东博会。

在 " 黄金十年 " 里,东博会推进商品贸易和基础设施合作,广西与东盟贸易额从 2004 年的 10 亿美元增长到 2013 年的 375.25 亿美元,增幅为 3652.5%,双边贸易额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17%。自 2014 年进入 " 钻石十年 " 以来,东博会聚焦拓展新领域和培育新动能,从以贸易为主转向投资合作、民生服务、先进技术等多层次合作。2023 年起,东博会步入 " 镶钻成冠 " 新阶段,展会规模持续扩容,总展位数从 5400 个增长至 6493 个,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
第 22 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于 9 月 17 日至 21 日在广西南宁举行,这场盛会将在深化经贸协作、推动产业联动、促进民心相通等方面持续发力,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力。(李宇安、李颖、林锦泉)
数据来源: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