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档营销大战:仪式感爆棚,为何票房依旧遇冷?

mysmile 4 0

七夕档营销大战:仪式感爆棚,为何票房依旧遇冷?

注意了!今年的七夕档,电影院再次变身情人节专属战场,浪漫氛围拉满,但背后暗藏玄机。

回顾近两年数据,七夕档竟鲜有爱情片主导:2023年总票房3.3亿,冠军是《孤注一掷》和《学爸》,爱情片如《念念相忘》《燃冬》上座率仅个位数;2024年票房微升至3.45亿,《白蛇:浮生》虽含爱情但属动画,《抓娃娃》《逆行人生》余温强劲,《负负得正》仅排第四。

今年七夕档热度飙升,7部新片扎堆上映,甚至9月影片也提前点映蹭热度。爱情片营销奇招频出,场面比电影剧情还精彩!

例如,有的影院撒下“彩带雨”,让情侣沐浴浪漫;有的赠送玫瑰戒指,推出“牵手场”、“为爱鼓掌场”、“卡点过七夕”等,精心设计约会氛围;更夸张的是,将观众告白搬上银幕,全场见证爱情。

这些营销大多徒有虚表,社交媒体讨论寥寥,票房拉动有限。截至18点,七夕档预测票房仅2.1亿,《7天》贡献4000万,《有朵云像你》贡献2000万。

自“下雪场”走红后,爱情片纷纷效仿仪式感营销,但缺乏出圈剧情梗,难以复制成功。七夕档营销陷入“不做不行,做了白做”的窘境。

七夕佳节,影院内外仿佛变成营销战场。

特殊场次并非新鲜事,是七夕档标配。2024年,《负负得正》推出“午夜拥吻场”,零点结束时与爱人拥吻;《白蛇:浮生》在13:14设“一生一世场”,呼应经典爱情。2023年,《燃冬》开放多个特别场次,如13:14(一生一世)、17:20(一起爱你)、19:20(依旧爱你)、20:19(爱你已久)、22:23(从零爱你场,影片零点结束,寓意留爱在七夕)。

今年七夕档营销花样翻新,远超时间节点营销,玩法更多元。

8月29日上映的《7天》推出“甜言蜜雨场”,在13:20和19:07场次喷洒彩带雨;还有“玫瑰蜜语场”(19:07),购票即赠玫瑰戒指。主创更在阿那亚举办海边特色场。

《有朵云像你》于8月2日启动云端告白计划,观众投递告白明信片,有机会在七夕大银幕展示。8月29日13:14场次,可兑换“1314”电子票根,部分“棉花糖场”赠送棉花糖。

《关于约会的一切》定档9.5,但借点映蹭七夕热度:8.28-8.31每日点映,8.28场次22:22开始、零点结束,号称“抢先过七夕”。还设“牵手场”,发手环要求牵手观影;“为爱鼓掌场”则在高潮时绽放礼花。

《轻于鸿毛》虽未上映,但七夕点映送礼:羽毛书签、种子挂饰,并鼓励种下种子,上映时发芽,形成营销呼应。

七夕营销内卷,观众究竟买不买账?

营销如此内卷,并非无的放矢。

Z世代情侣观影,不只为故事,更为共享经历和社交分享。普通观影不足,仪式感成刚需,为爱情加分,为朋友圈添料。

电影社交属性增强,“参加牵手场”、“收玫瑰戒指”、“告白上银幕”等噱头,成为比观影更价值的社交货币,满足年轻人分享欲。

当然,观众是否买账,决定这是分享还是吐槽。

部分氛围感强的场次获支持。无论内容,影院效果佳能提升电影印象。如“牵手场”互动性强,情侣觉得浪漫猎奇,主动打卡。

《有朵云像你》的“泡泡雨”场,首映即引发讨论,契合爱情仪式感。观众因视频好奇七夕惊喜。泡泡雨抖音播放量达934.7万。

但七夕上映日,影院效果讨论稀少,上座率未达预期。

噱头大于体验,即成无效营销。《7天》的彩带雨场反响差,“强行仪式感”、“工作人员干扰观影”、“下头体验”成热议。社交媒体上,影片内容本身才是讨论焦点,如小红书满屏“看不懂”、“爱什么”的吐槽。

猫眼预测显示,今年七夕档营销火热但票房冷清,仅2亿多。《7天》预测4230万,《有朵云像你》2147.5万,上映两周的《捕风捉影》票房反超两者之和。

七夕档整活造势,但若噱头压倒体验和内容,观众感被绑架,恐失信心。仪式感十足,却无好口碑,七夕档终成一次性消费。

作者: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