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2025年中报:稳健增长背后的惊人战略!

mysmile 4 0

浙商银行2025年中报:稳健增长背后的惊人战略!

你知道吗?8月28日晚间,浙商银行重磅发布2025年中报,瞬间引爆市场关注!中报显示,该行坚守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战略定力十足,整体运营稳如磐石。总资产突破3.3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63%;上半年营收达332.48亿元,股东净利润76.67亿元;资产质量持续优化,不良贷款率再降0.02个百分点,彰显强劲韧性。

分析指出,这份亮眼成绩单背后,是浙商银行对长期主义的深度践行和风险理念的强势回归。面对行业“低增长、低需求、低息差”的周期性挑战,该行摒弃规模速度情结,以稳为先,将行稳致远作为核心出发点,巩固竞争优势,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稳底盘 业务规模稳健增长

2025年上半年,浙商银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实现有序扩表:策略从“资产端发力”转向“负债端发力”,资产结构升级为“低风险均收益”,在全力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推动内生式增长。

财报,截至6月末,该行资产总额达3.35万亿,较上年末增长0.63%。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89万亿元,增长1.69%,这得益于持续加码实体经济信贷投放,凸显服务“五篇大文章”和深耕浙江大本营的战略决心。

例如,浙商银行已全面启动新一轮“深耕浙江”三年行动(2025-2027年),上半年浙江省内融资服务总量冲至1.12万亿元,较年初新增985亿元,对浙江“千项万亿”重大项目投放已超去年全年!绿色金融、涉农等重点领域贷款余额较年初分别增长10.31%、9.14%,增速全行领先。

更值得关注的是,资产端结构优化显效,“低风险均收益”转型初战告捷,推动资产质量持续提升。相较上年末,资产总额增长0.63%的同时,客户数暴涨约10%,证明“小额分散”授信理念高效落地,不良贷款率进一步降至1.36%。

负债端方面,浙商银行重质量、控成本,负债稳定性增强。报告期内,负债总额达3.1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62%。吸收存款实现“量增价降”,规模突破两万亿大关,达2.07万亿元,增长7.47%。

优结构 推动板块协同发展

上半年,银行业普遍遭遇净息差缩窄、非息收入承压等挑战,挤压收入和利润。浙商银行营收虽承压却展现韧性:实现营业收入332.48亿元,同比下降5.76%;推进“低风险均收益”策略及负债优化,净息差1.69%,较去年全年收窄2BP;存款付息率同比下降31BP,有效对冲息差压力。受市场波动影响,非利息净收入下降,与同业趋势一致。同时,数字化驱动降本增效,业务及管理费93.75亿元,同比下降5.77%。股东净利润76.67亿元,同比下降4.15%。

浙商银行以长期主义应对行业波动,升级对公、零售、资金同业业务策略,优化模式,提升中长期质量。“要从拼价格的内卷竞争转向差异化综合服务,”管理层强调。

具体看,通过差异化服务,公司板块稳健增长,服务实体经济有力。公司板块贡献全行57%营收,人民币公司存款新增668亿元,付息率降近25BP,客户数近27万户。

零售板块补短板,指标向好。随着零售体系建设深化,AUM规模突破7000亿大关,零售代销中收同比增长36%。基础客户、价值客户和高端客户持续拓展,零售客户数达1451万户,较年初新增284万户。

同业板块应对外部变化,深化优势,自营外汇与贵金属交易业务创历史最优。平安证券研报指出,随着战略落地和历史包袱出清,未来盈利质量将逐步改善。

创特色 为长期向好积蓄动能

下半年,浙商银行如何夯实基础、补短板,实现业绩企稳向好?

据悉,该行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迭代产品和服务,打造差异化优势,特别是通过场景化服务和数字化赋能,在供应链金融、科技金融、跨境金融等“五篇大文章”领域取得突破。

以供应链金融为例,通过客群建设、场景深耕和数智转型,该业务成为服务实体经济和风控的重要手段。截至6月末,已在电力能源、新能源汽车等行业服务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超8.5万家,其中“五篇大文章”客群占比近90%。同时,供应链金融不良率仅0.17%,长期低位。

科技金融方面,新批公司授信客户超30%为科技型企业。跨境金融服务外向型企业客户超2万户,同比增长9%,对客外汇交易服务960亿美元,“浙银全球交易宝”交易量达287亿美元。

该行持续升级数字建设,实现精细化管理,大数据驱动数字投研、“浙银数字普惠”等品牌,报告期内新增120余个业务风险模型,全覆盖业务条线。

浙商银行表示,下半年将保持战略定力,践行善本金融和智慧经营,深化人文建设,清晰中长期路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在长期主义中行稳致远。

记者:玥涵 编辑:玥涵

总台海峡时评:抗战胜利80周年值得中华儿女共同纪念,台湾同胞不应也不能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