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年前惨案:红十字英雄被肢解六段,妻子待产毫不知情!

mysmile 4 0

88年前惨案:红十字英雄被肢解六段,妻子待产毫不知情!

【编者按】

1931、1937、1945……这些数字背后,是我们不能忘也不敢忘的来时之路。

烽火硝烟中,艰苦卓绝;气吞山河处,英勇壮烈。千万将士以血肉筑长城,信仰火种穿越黑暗。

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澎湃新闻“青春华章·青春正澎湃”推出“来时之路”系列报道。聆听历史回响,从一封信、一段经历、一个个具体的人中,感受伟大抗战精神的历久弥新。

本期聚焦中国红十字会上海分会第一救护队副队长苏克己。1937年8月23日,他为救伤员惨遭日军杀害,年仅37岁。

亲爱的读者,想象一下:在上海宝山罗店的陈伯吹中学,一座庄严的纪念碑静静矗立——这是上海唯一的红十字烈士纪念碑,铭记着88年前淞沪前线四位英雄的悲壮牺牲。

在上海宝山罗店的陈伯吹中学内,矗立着一座四烈士纪念碑。上海市红十字会 供图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战火纷飞。苏克己率队在罗店救护一名坠机飞行员苑金函时,突遇日军。惨遭杀害后,他的遗体被肢解成六段——成为首位在战地殉职的红十字医师,年仅37岁。

苏克己殉难时,妻子朱宝琴正在家中待产,他至死未能见到唯一的孩子。

出身中医家庭,忠厚热心公益

苏克己出身江苏武进中医家庭,1925年毕业于上海南洋医科大学,曾任职于上海大场惠济医院、江西九江市红十字医院,后任福建泉州平民医院外科主任、中国红十字会罗店医院院长兼外科主任。

苏克己。

苏克己为人忠厚,热心公益,医术精湛,对病人一视同仁。同事们都亲切称他“苏”。女儿苏洁介绍,父亲名字出自《论语》“克己复礼为仁”,他一生践行此准则。

在泉州时,群众送匾褒扬其医德;在罗店,他治愈许多疑难杂症,包括骨痨、肝脓疡等。

苏克己与妻子朱宝琴为一名婴儿沐浴。

1932年“一·二八事变”,苏克己在大场参加伤兵救护,后转移至上海第十二伤兵医院、常州天宁寺伤兵医院等地。

1932年,第一次淞沪抗战中,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第一救护队队长陈荣章(右一)副队长苏克己(左一)与救护队员抢救十九路军伤员。上海市红十字会 供图

被日寇肢解六段,惨不忍睹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日军进攻罗店。中国红十字会上海分会组织战地救护队,委派苏克己为第一救护队副队长,以罗店医院为基地抢救伤员。

战事激烈,医院很快住满伤兵。8月23日下午,中国空军飞行员苑金函坠机受伤,苏克己率助医刘中武及护士陈秀芳、谢惠贤前往救护,在商团青年义勇队帮助下将伤员送至医院急救。

手术完成后,守军告知日军逼近,敦促撤离。但伤员不能行走,苏克己决定用担架抬伤员撤离,护士举红十字旗跟随。

苏克己生前使用过的听诊器、处方笺、印章。

行进至距罗店两里处,突遇3名伪装日寇。苏克己用日语表明红十字身份,仍遭杀害,被肢解六段,血肉狼藉。刘中武、谢惠贤中弹身亡,陈秀芳重伤不治。

苏克己殉难38天后,妻子朱宝琴早产生下遗腹女苏洁。

朱宝琴携苏洁参加红十字四烈士纪念碑落成揭幕仪式。上海市红十字会 供图

建红十字四烈士纪念碑

苏克己被称为中国“医师惨烈殉国之第一人”。日寇暴行震惊中外,据《新闻报》报道,倭寇凌虐救护人员,苏克己奋起反抗遭乱砍。

中国红十字会向国际组织报告暴行,宋美龄英语广播昭告世界。1937年底,各界为烈士举行追悼会。

抗战胜利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在殉难处建四烈士纪念碑,1946年落成。现纪念碑于1981年重建,1984年移址放大,2000年修缮。

绝不容许历史悲剧重演

苏克己女儿苏洁成为大学教师,捐出父亲遗物,在文中写道:“父亲牺牲时37岁,母亲与他共同生活仅半年。日本老兵谢罪愿中日永不再战,这是人民共同心愿。今日绝不容历史重演。作为子女,要以父亲为榜样,乐于助人。”

刘忠武是中共地下党员,淞沪会战爆发后给家人寄信称“抗战全面展开”,毅然参加救护队。牺牲时27岁,女儿仅2岁。1987年,民政部补发“革命烈士证明书”。

两位女护士谢惠贤、陈秀芳亲友未找到,牺牲时可能未成家。1937年《中国红十字会月刊》记录陈秀芳被掳受三枪,含恨而逝,称她“极可敬的女斗士”。

为什么铭记历史?时间向前,但记忆永存。十四年抗战,千万志士奉献,包括苏克己等四位烈士。

玥涵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