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以致远|围绕邮轮旅游、科创,上海宝山如何打造现代化转型样本

mysmile 2 0

上海宝山滨江一带。澎湃新闻记者 邓玲玮 摄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邮轮产业中枢、高品质的国家级邮轮旅游度假区,推进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建设,打造高端新材料、机器人及高端装备等千亿级产业集群……这一系列举措是上海宝山在“十四五”期间推动转型的生动实践。

数据来看,去年宝山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1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2600亿元;“十四五”期间宝山研发投入强度达4.69%,实现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数年均增长20.3%。10月23日,“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围绕“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国际大都市主城区、全市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宝山区介绍了“十四五”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效。

面向“十五五”,宝山区将突出“活力”和“科创”两个关键词,构建“大吴淞、东产业、西科创”组成的“一核两翼”发展格局。“一核”主要是指,以大吴淞地区为核心的重点区域,两翼分别是东部“滨江产业带”、西部“科创集聚带”。

邮轮旅游产业发展蓝图如何变为实景画

以邮轮港为核心,上海宝山秉持“还江于民、贯通开放、功能复合、人文赋能”的理念,谋划建设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

10月23日,澎湃新闻记者来到宝山滨江一带,看到滨江岸线商业及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绿化环境宜人,激活了滨江临水界面的空间价值,长滩观光塔矗立在长江与黄浦江交汇处,可俯瞰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上海港宝山港区,饱览宝山滨江沿线风光和城区景观。

宝山滨江。宝山区供图

国际邮轮是宝山转型的一张靓丽名片,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年上半年宝山的邮轮靠泊艘次、旅客出入境接待人次,分别占全国运营量的51%和70%。

据宝山区滨江委介绍,宝山正在推动从亚洲最大的邮轮港到国家级邮轮旅游度假区的焕新升级,从邮轮母港到邮轮产业链的全面拓展,打造引领亚洲、享誉全球的国际邮轮枢纽,宝山滨江现已拥有潜水、冲浪、滑板、云中漫步、高空秋千等文旅业态,去年新增了三家酒店700间高品质客房,明年将新开万豪酒店,还将开设中免奥莱综合体。记者注意到,随着上海首座邮轮主题滨水综合体“上海·海上世界”开业、宝山最高建筑长滩观光塔转型为城市文旅新地标等,宝山滨江休闲配套服务正在不断完善。

上海宝山区表示,宝山区将构建船、港、区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邮轮产业中枢、服务一流的全球邮轮枢纽港、高品质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将宝山邮轮旅游产业发展的蓝图变成实景画。

推进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建设

“十四五”以来,宝山谋定快动推进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建设,宝武(上海)碳中和产业园(中部片区)——互联宝地·滨江园的落地便是生动实践。

互联宝地·滨江园。受访者供图

互联宝地·滨江园副园总张鑫磊向记者介绍,滨江园是集产业办公、产业孵化等产城一体的现代科创产业园,致力于打造绿碳新材料创新策源地、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高地、宝武“双碳”战略承载地。园区集聚创新要素,如导入上海吴淞材料实验室作为战略科研力量发挥技术策源功能;导入埃米三江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正在建设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导入宝山复旦科创中心,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等。

其中,上海吴淞材料实验室围绕“绿色低碳和先进新材料”产业定位,作为上海市首个以材料为主攻方向的新型研发机构,主要承担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开发,推动科研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吴淞材料实验室产业化平台负责人赵亮告诉记者,实验室的核心目标,是在材料领域打通从高校原始医疗成果到市场化、产业化运作的全链条,推动相关成果实现产业化转化与工业化落地。

山海氢(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受访者供图

该园区的另一家企业山海氢(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由复旦大学教授张波创立,核心成员均为复旦教师、博士等,聚焦氢能核心材料催化剂和膜电极的研发与生产。该公司副总经理杨雁佳介绍说,在产业链与盈利能力方面,公司凭借催化剂、浆料、膜电极等核心自主技术形成完整供应链,具备大规模量产能力,产线已搭建完成且生产设备自主研发,产品良率高、成本可控;公司具备国际化布局能力,计划拓展欧洲、日本、北美等氢能领先市场。

到2030年,宝山将加快建设成为科创引领、战新集聚、活力迸发、开放共享、幸福宜居的国际大都市主城区,努力打造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节点、全市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城市核心功能的新引擎和新时代现代化转型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