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启幕,推出5条Citywalk自然科普路线

mysmile 3 0

10月18日上午,第十一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启动仪式在大零号湾举办。活动展示了前沿科技在上海生物多样性调查、生态保护等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并首次推出5条Citywalk自然科普路线和11条生态研学路线。

当前,上海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已然打开新篇章,传统的人工方式正被各种前沿技术取代。启动仪式上,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谭娟分享了多源遥感、AI识别、环境DNA(eDNA)等前沿技术在生物多样性调查中的应用,使城市“绿色家底”更加清晰、保护更为精准,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的“上海方案”。

“苏州河的蝶变”则是另一焦点。2025年“我是美丽中国讲解员”全国一等奖获得者张晓栋介绍了其治理关键:源头依托石洞口污水处理厂“人工肾”截污;借助河道传感器网络、AI摄像头及数字孪生系统实现科技监测与风险预判;469名快递员担任“民间河长”参与守护,并采纳市民建议形成“生态民主”,生动诠释“人民城市”理念,成为科技护航美丽河湖建设的典范。

为让市民亲身体验科技赋能生态保护的成果,启动仪式上发布了5条Citywalk自然科普路线和11条生态研学路线,鼓励市民在AI加持下探索科普新玩法,让每一次行走成为科技赋能自然保护与人民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

本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传播大使、著名演员陈龙通过视频发起“绿色未来行动倡议”,呼吁公众从身边小事做起,携手守护上海绿水青山,共同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篇章。

据悉,本届自然保护周整合优质科普资源,以“科技”为主线打造超千场特色活动。其中,“环保科普活动”“生态践行活动”依托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动植物园等场所,提供沉浸式体验与自然探索机会;“青少年主题活动”“科普场馆主题活动”通过“鸟类识别”“自然笔记”等形式,引导青少年在科学实践中感知自然、记录自然;“人与自然市民科普活动”“手机随手拍大赛”结合AI技术,以科普创作、Citywalk等市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生态之美触手可及;“主题摄影展”“主题科普影视展映”则以影像艺术点亮科学之美,探索科学与美好生活的内在联系。此外,组委会还联合中国移动、蚂蚁森林、航空公司等推出“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展”“自然主题航班”等特色宣传活动,让绿色理念融入城市肌理、凝聚发展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