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摆拍“寻找救命恩人”被拘:假视频传递不出真善意

mysmile 4 0

所谓“女子悬赏20万寻救命恩人”事件,有了最新处理结果:据“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号消息,宋某雪、何某龙已被依法行政拘留,陈某胜、吴某辉、林某燕、宋某被依法处以罚款。

“悬赏寻找救命恩人”系列视频引发大量网友关注。

近段时间,自媒体账号“宋雨霏”发布“悬赏寻找救命恩人”系列视频,这10余条长度不等的短视频讲述了自己在海边溺水被一位男子救起,自己苦苦寻找“救命恩人”的过程,引发大量网民关注和讨论,多个视频获得数万点赞。但因视频内容情节过于曲折离奇,不少网民质疑是剧本炒作。

10月9日,经当地网信部门介入调查,抖音认定该系列视频系虚构摆拍,对账号禁言并清除违规增粉。如今,公安机关对涉事人员依法惩处,重申了一个常识:个别自媒体博主发布虚假内容、恶意炒作误导公众,绝不是小事和玩笑,不是禁言、封号就可以了结的,如果情节严重触犯法律底线,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与以往一些博主发布的虚假摆拍内容相比,此次宋某雪等人摆拍“寻找救命恩人”视频,看似没有对他人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甚至还带有“正面”意义,似乎在传达一种“知恩图报”的积极价值观——但这只是假象。不以真实为前提的内容表达和情感传递,再怎么包装、美化,也经不起审视,其目的不过是为博取眼球、吸粉引流、“暴力起号”牟利。

从本质上说,只要是虚假摆拍视频,不管呈现出的内容是什么,其污染网络空间、恶化舆论生态、消解社会信任的消极影响是共通的。而且,“寻找救命恩人”类视频还因为消费人们的善意与爱心,容易让那些真正需要社会帮助的群体被忽视、被质疑,增加他们获得帮助的成本。

实际上,发布虚假励志、实为摆拍的短视频,可能成为“暴力起号”的一个新赛道,比如之前同样闹得沸沸扬扬的“54岁阿姨考上研究生”闹剧。与一些低俗擦边的虚假摆拍相比,这类视频看似“积极向上”,企图以戏剧化反常识刺激网友的情绪,快速收割一波流量,伤害的却是社会的爱心和善意。此次平台、警方迅速出手查处,宋某雪等人可谓咎由自取。

此次事件也再次将短视频领域的虚构创作与真实内容的边界问题,呈现在公众眼前。按照目前平台规定,剧情演绎类内容要进行标注,以提醒受众有合理的心理预期。但在现实中,该标注却没标,标识位置隐蔽、打标模糊等普遍存在,导致告知和提醒功能形同虚设;一些账号被封禁后,很快就换了个马甲重出江湖。

要提升治理虚假摆拍内容的效果,还需各责任主体形成合力。今年7月,中央网信办启动为期两个月的“清朗·整治‘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多种手段歪曲事实”“恶意蹭炒误导公众”等突出问题。对于监管部门和平台来说,应当将阶段性的专项行动转化为常态化的制度,通过执行力度和长效约束强化治理效果。

平台尤其要加大对虚假摆拍内容的治理,改变不合理的流量激励机制,保障内容真实性与价值观向上向善的统一。在具体做法上,对明显不合理内容加强抽检复核,对真假难辨的内容突出标记,对违法违规的创作者实行限流、禁言、封号,对用户反馈投诉高效处置。

假的真不了,假视频更传递不了真善意。用剧本演绎冒充社会新闻、通过制造假事件、捏造假人设等方式进行虚假摆拍,以此收割流量、牟取私利的把戏,该收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