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停车。肯定是城市发展的大趋势。现在沈阳市内五区已经全面进入智慧化停车阶段。但是。我们的智慧化停车真的智慧吗?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的为市民服务呢?
1、沈阳智慧化停车。收益是归到市政府还是个人资本?我们都知道。路边停车位。这是市政资源。理论上这些资源归全体市民共享。以前享受市政资源的方式是免费停车。现在收费。会有多少属于市政?这个数据是否有核算?经营收入能否实现专款专用智慧停车各方面建设?
2、目前沈阳市划分的标准为一二三类停车位。这个划分标准是什么?很多三级马路也划为停车位。是不是有点过于严格。如果这些与停车收费相联系。是不是资本有些过渡掠夺的嫌疑?有些三级马路的车位使用。应该归属附近市民。
3、目前沈阳停车收费过高。而且非阶梯式收费。理论上。收费标准应该为30分钟内免费。时间停留越短。收费应该越低。而不是平均收费。实际合理的收费是随着停车时间长度增加停车费用。直到封顶。这样才是鼓励市民减少停车时间。增强停车位周转率。提高车位使用效率。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
4、现在的收费不方便。目前的收费方法为。扫码。关注公众号收费。这样的一个方式对于不熟悉网络。或者没有网络的司机是很大的障碍。应该增强投币、刷卡或者直接扫码收费设置。多几个缴费方法。真正服务市民。
其他观点:
小区楼下自19年年初就开始收费了。
对于这个智慧停车一直有几个疑点:
1. 智慧在了那里?完全不知道。只是收费更智慧了。对于停车动态规划等和智慧停车有关的任何功能都未上线。这哪是智慧停车。完全是智慧收费。
2. 服务不对等。交易起源于等价交换。可是智慧停车交换了什么呢。对于市民来说完全没有收益。车剐蹭了不负责。最多只能帮忙调监控。连监控7*24可用和收费区域全覆盖都做不到。结果就变成了只收钱“不”做事。完全失去等价交换选择。在当今社会中不遵循等价交换的有哪些行为?怕是只有乞讨和勒索了吧。
3. 对于政策的执行。民众完全没有权利说不。民众意愿抽样太低。听证会完全失去意义。一个全市执行的政策。参与听证的只有几个人。这么低的抽样率导致抽样偏离大到离谱。
个人认为以上三点导致了现状。民众和政府意见冲突严重。并且对制服执行产生了相应的误解和不信任。
屁股决定脑袋。民众不了解政府决议是很正常的。但是对于这么一个几乎每一个人都参与过的行为来说。误解实在也太多了。政府应该反思了。